晴時多雲

撥亂反正 正反亂撥

◎ 陳儀深

農曆年前網路上即已流傳周婉窈教授揭露的「高中歷史課綱」爭議,二月二十五日終於以報紙頭版的方式面世,正值二二八紀念日前夕,別具警惕意義。

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變發生剛滿兩個星期的三月十三日,行政長官陳儀即以工整小楷寫信向蔣介石報告(他認定的)前因後果,局部的緝煙傷人事件為何「三、四日間騷亂暴動即蔓延全省」?陳儀和隨後抵台「宣慰」的白崇禧一樣,都認為原因是日本奴化教育的遺毒,所以除了應加強兵力等建議,更主張「加強國語、國文、公民、史地教育,改造台人思想,使其完全中國化;對於中等以上學校校長、教務、訓育主任及語言史地等教員,須儘量選用外省人之優良者。」他在結語稱這是「治本」的方法。

可見,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的教育中國化政策其來有自,與二二八之後的整肅鎮壓不可分。解嚴後,李登輝總統曾經公開抱怨中小學教科書注重長江黃河流經哪幾省,卻不知台灣的濁水溪,或是嘉南大圳的狀況。可是教科書的變革難矣哉,必須到一九九七年,杜正勝擔任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提出以「同心圓理論」編寫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主張,才比較能順應世界潮流、符合教育本旨,也就是從生活所在的台灣出發↓認識周邊環境的亞洲國家包括中國↓認識世界,才開始有進進退退的課綱改革。

教育是百年大計,有它的原理、本旨,如果政黨輪替一次就要改變一次課綱,這是擺明要比拳頭且把教育當作洗腦工具的野蠻想法。何況,中華民國憲法在九○年代已經「偷樑換柱」,李登輝已經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切開,台灣人認同已經成為主流,連馬英九都要以「燒成灰也是台灣人」來騙取選票,王曉波不知今夕何夕,實在是「正反亂撥」!

時代正在改變,民主化以後的台灣,主體意識逐漸成為共識。從台灣人的利益與立場重新認識台灣、認識中國與世界,重新解讀戰後的歷史與台灣地位問題,不但是學術思潮的必然,也是求生存、找出路所必要,不容冥頑不靈的遺老心態阻礙這個進程。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