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思想,新希望

除夕,新年。

這是與「耶誕夜,新年」不一樣況味的農曆年。在台灣,這可是比新曆年更重要的年節。

漢字文化國的日本和韓國,已經演變成新曆年度時節。在某種意義上,這象徵時間感的近現代化變革。與漢字在日本、韓國的變容一樣,這兩個東亞國家鮮明的「脫中國化」自覺,讓他們走出中國的政治牽絆。

其實,日本和韓國在古中國文化的保存要比中國好得多,特別是唐文化在日本、漢文化在韓國留下了古典。

這是因為漢、唐以後的中國,歷經宋、元、明、清諸帝國的統治體制,多重變化所致。國民黨中國標榜中華文化復興,共產黨中國發動文化大革命,到頭來卻一個樣,在舊與新或新與舊之間,有些四不像。

從農曆而新曆,既有世界性,或與更具脅迫的全球化呼應,也有從農業轉而工業化的生活條件變遷氛圍。台灣與中國,濃厚的農曆年情境,顯示的或是守舊的偏執,或是自我的頑固。右傾法西斯化或左傾社會主義化,都難予更正變革。

若說日本、韓國拋棄了文化傳統,其實不然。因為有自己的國家格局、西服與國服並存,講究時節的形式和儀式。婚喪的慶典、祭典,意象明晰。

反觀台灣,二戰後的國民黨中國化洗禮,凌亂無章的形式和儀式,反映在生活文化的形貌,比起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顯露的樣態,差距何止天壤。百多年來,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台灣從日本化而中國化,文化意味也顯示在歷史的軌跡。從前,還有形式和儀式樣子,現在呢?

除夕、新年,顯現拜拜的文化風景,看看日本、韓國的祭祀,在家庭裡也是嚴謹、恭敬。韓國更是端莊。而台灣的初一、十五,供桌一擺,罐頭食品,甚至泡麵,聊備一格。不要也罷!

有自己的國家才有自己國家的樣子。

除夕想一想,台灣新希望。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