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泰源武裝革命40年

◎ 謝德謙

今年二月八日,是「泰源事件」武裝獨立運動四十週年紀念日。

一九七○年時,亞、非、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獨立運動已近尾聲,聯合國會員數由成立時的五十一國成長至該年底的一二七國。當時,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反戰示威與法國的學運、工運也都如火如荼地展開;巴勒斯坦與北愛更為獨立運動而戰鬥慘烈。只有台灣,不僅是亞洲最後一塊殖民地,台獨氣勢更因一九六五年廖文毅向蔣介石投降,遭受重擊。可是,蔣政權在國際卻早已是窮途末路。

當年,適逢彭明敏脫出台灣,蔣便向美聯社記者宣稱台獨只是「一小撮台灣人」的行為。因此,以江炳興、鄭金河為首的台獨政治犯(多為卅歲左右)便希望國際社會聽到「台灣人要獨立」的聲音。他們成立「台灣獨立革命軍軍部」,計劃攻佔「中廣台東台」,對國際放送「台灣獨立宣言書」(已擬妥英、日、西文版);一方面號召台灣人推翻蔣政權。他們並希望奪取軍艦與蔣展開戰鬥。這也是二二八後台灣唯一的武裝獨立運動。

然而,事與願違。失敗後,共有鄭金河、江炳興、詹天增、陳良、謝東榮與鄭正成等六人逃出,讓蔣政權動員三個營兵力圍捕兩週。他們一肩扛下責任未株連他人。

其中,除鄭正成因中止行動被判十五年六個月外,其餘五人皆為死刑,於五月卅日槍決。雖然,當事人多因蘇東啟台獨案入獄;但是,刑期多已屆滿。他們為了台灣前途發動武裝獨立,更宣示犧牲的決心。誠如江炳興所言:「台灣獨立若不成功,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責任」。諸義士「從容就義」的決志,堪稱「台灣國魂」!

事實上,只要了解歷史者便知,若說「驚死、愛錢、愛面子」或「放尿攪沙 做堆」,台灣人絕對沒有比其他人種更嚴重。因為,我們不僅有陳智雄、黃紀男、許曹德、蔡有全等為了台獨被蔣政權槍決或坐牢數十年者,更別忘了,我們還有「泰源六義士」!

(作者為國際記者聯盟暨台灣記協會員,全文請見http://blog.roodo.com/tekkhia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