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最是難醒中國夢

◎ 吳海瑞

十九世紀的英國紡織業曾這樣冥想:只要中國人衣服的下襬增加一吋,英國的紡織廠就可以終年不停。二十世紀的美國飲料公司也有類似的期待:只要中國百姓人手一罐,商機就無限。到了二十一世紀初,全球在金融海嘯的侵襲下,對中國的加碼又更大了:中國救世界經濟!

跨世紀一脈相傳的邏輯是:中國的高經濟成長率取代衣服和可樂;期待中國伸出援手的不再是一個產業、一家公司,而是一票中國粉絲,或想抓住浮木的恐慌政商人士。台灣對三通、直航、陸客觀光、MOU、QDII乃至ECFA的看待,何嘗不是這類架構下的心態?

但不務實、膨風、硬拗的,很快就見底。幾天前,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去年第四季及全年經濟表現,分別飆出十.七%和八.七%的成長,如此亮麗的表現,卻不敵中國貨幣政策緊縮和企業獲利預期不理想的利空。香港股市今年的表現是世界十大股市中最糟的;上證(上海證券交易所)綜指二十七日創下三個月新低。連一向唱旺中國的高盛,也調低中資銀行的評等。

這是股市慣有的短期效應嗎?不。二十七日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今年及未來幾年,全球經濟面臨的三大風險是:中國經濟的硬著陸、先進國家的財政危機及廣泛的資產價格崩潰。一項中國被點名,一項中國身陷其中的程度(房地產泡沫)恐怕也是名列前茅!

全球最大期貨經紀商MF Global的策略專家Nicholas Smith指出: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一半,在現代歷史上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中都是最高的,必須放緩;而消費水平在現代歷史上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中都是最低的(按,可能灌水下的數據,佔GDP的三十七%),無法添補缺口。

這樣的描述,透露中國經濟面臨的險峻,以及過去一系列的╳╳下鄉喊得多心虛。當然,中國經濟崩潰對台灣一點好處也沒有,但重點是台灣(政府)把其雞蛋(資源、心力、發展等)集中在一個叫中國的籃子絕對是件壞事。

對照南韓總統李明博近日將訪問印度,親自出馬說項,為南韓浦項鋼鐵一項一百二十億美元投資計畫的延宕向印度政府請命,希望今年內動工。馬的中國熱難卻,中國夢難醒;破了一個又再織一個。兩相比較,讓人黯然。(作者為企業經營人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