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媒體改革的大挫敗

◎ 呂一銘

媒體要不要「改革」?只要看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態度,就已十分明確!

國民黨不僅會「設法」(以法規範)要求不同意見的媒體「改革」(像衛生署長楊志良列席中常會時,批特定媒體「理盲」、「沒水準」,堪為例證),還會強化改革自家的媒體,譬如與黨營事業關係密切的媒體(包括輾轉賣出的中廣、中視,及仍維持營運的中華日報等),使其成為「中流砥柱」;乃至中央社、中央電台與公視基金會轄下的客家台、原民台、華視三個電視台及宏觀頻道等,均將是國民黨政府囊中物。金馬「處理黨產全面信託,不再經營事業」的宣示,根本是一句空話!

至於NCC,如今亦創造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說辭,認為現行法令規定黨政軍完全不能持有廣電媒體股份有實際窒礙難行之處,與其禁止投資還不如去關注媒體的黨政色彩(這句話說得妙),因此有限度的開放間接投資,是合理的作法。再如國民黨二十二日推出首支電視廣告,內容剪輯民進黨立委佔據主席台、推擠等畫面,引起不少爭議,表面上雖是讓社會看到民進黨的暴力行徑,然實際上就是衝著二二七立委補選選戰而來。但NCC卻表示,只能罰電視台不能罰廣告主。顯然,當初支持媒體改革,支持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學者,一旦換了位子,同樣也換了腦袋,附和執政者的想法。

須知解禁後,未來黨政軍可便宜行事,透過交叉持股、轉投資等更多方式控制媒體,也就是讓黨政軍的手更易伸入媒體,再度操控台灣言論市場,這才是媒體改革的大倒退、大挫敗!(作者為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新聞局變劊子手

◎ 黃淑純

依公視法第十三條規定,公視董事之產生程序為:一、先由行政院長提名候選人,二、再提交「審查委員會」以四分之三以上多數同意後聘任;三、審查委員會則須「由立法院推舉十一至十五社會公正人士組成」。而所謂「立法院推舉」,就是經過立院黨團協商,按席次比例分配審查委員名額,協調人選等。這次增選八名公視董事,新聞局卻公然違法跳過相關程序,因而遭監察院糾正在案,豈料新聞局悍然不理,近日甚且要以「查帳」、「更換代表」等手段逼迫特定人士下台,其行為已如同黑道流氓,嚴重斲傷言論自由與國家形象。

去年公視的觀眾增加三十%,金鐘獎囊括了過半獎項,質量都大幅提升,已眾所周知,無怪乎已有幾十個社團和大眾輿論,都關心這件新聞局將黑手伸入公視的醜陋事件。

為維護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法治,期望各界應嚴格監督新聞局違法亂紀的惡行,不能讓黨國操縱媒體的噩夢重現。(作者為台灣北社監事)

◎ 謝明海

雲林縣斗六市學仔營自辦市地重劃案,其中一處不到兩坪的既成道路卻登記一○三位地主,每人持分只有○.○四平方公尺,跟兩塊磚頭差不多大。請讀者比較,新聞局以增加八名董事席次作為表決部隊,其粗暴手法和兩塊磚頭有何不同?

個人以為,公視董事長對新聘董事的假處分,既然獲得法院的核准,則新聞局也可以透過法律程序,尋求救濟或平反;豈有假借查帳之名,用類似白色恐怖的黨國極權統治手法,打造抄家滅族清理門戶的氣氛,讓公視上下人心惶惶?

(作者為公民記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