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傲慢的大中國主義

◎ 蔡同榮

有位學者引用胡佛對政治文化的看法,為馬英九的民調低落辯駁,表示癥結不在於人格,而是國家認同論述上出了問題。

胡佛所論的政治文化分成四層,氣質風格屬於最低的第四層,政策是第三層,政府結構是第二層,國族認同是最上層。馬英九的國族認同出了大問題,這點毫無疑問,這是那位學者唯一說對的部分,但問題不在於他不夠大中國,而是放任中國對於台灣的主體性蠶食鯨吞,這才是歷次民調數字所反映出來的,大部分台灣人民真正的焦慮所在。

至於其他三層,馬英九的問題可以用一個特質貫穿,就是傲慢。馬政府老是溝通出問題,根本原因就是對民意和在野黨傲慢,所以無心溝通,只想「政令宣達」;政策方面則是倒行逆施,從消費券與擴大內需的浪費公帑、過度舉債破壞債信、八八水災救災不力到這次的美牛風波,每一件都是錯誤百出,卻始終聽不進他人的諍言與勸阻;政府結構在一黨獨大下,連該學者都承認馬有越權干政之舉,其中黨政分際再次糾葛不清,憲政改革與政府再造都遙遙無期,更凸顯馬只想擴張權力,傲慢地不把民主憲政原則放在眼裡。

綜合上述兩大特質,要透視為何馬英九在僅僅經歷一年半的任期就大失民心,就非常清楚明瞭,那就是「傲慢的大中國主義」。因為台灣主體才是現在民意之所趨,馬如果要強行實現他的大中國情懷,其結果就是傲慢地忽視民意,這是無論多「溫良恭儉讓」都無法彌補的人格缺陷。

(作者為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