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農業安全亮紅燈

■杜宇敬

台灣水產品接二連三出現衛生安全上的疑慮,老百姓不禁要問,漁政機關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水產品衛生安全的維護是近年來全球關注的焦點,歐盟、美、日為確保食用安全,自二○○三年起紛紛提高進口檢驗標準及項目,加強把關,國內學者亦一再為文提醒相關單位應及早因應。遺憾的是,以外銷為導向的國內水產品,竟然尚未實施水產品衛生安全管理及認證制度,對照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宣告今年為「農業安全年」的施政主軸,顯得格外諷刺。漁政官員若無法從這幾次事件中得到教訓,相信類似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還會一再發生,成為消費者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不僅業者辛苦建立的產業規模將毀於一旦,更摧毀人民對政府維護消費者食用安全的信心。

在加入WTO後,台灣漁業正面臨更嚴苛的挑戰,如何生產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水產品,建立國際行銷網路,業已成為維繫台灣水產業生存發展的首要課題。捨此不為,即使每年編列再多的國際市場開拓經費,也於事無補。

儘管有學者質疑國外檢測標準訂得過嚴,對國內養殖業者不公,但是就現實面,歐盟為台灣水產品積極開發的重點市場,尤其「安全優質」一直是台灣水產品極力塑造的品牌形象,也是未來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的致勝利器,業者必須以生產高規格的產品自許。

政府尤應有此認知,積極建構一套能與國際接軌的水產品衛生安全產銷管控制度與標準流程,明訂處罰,嚴格執法,讓少數不肖的業者及販運商能知所節制,特別是為數甚多的違法魚塭,所生產的水產品將成為未來衛生安全管理上的漏洞,究竟要取締或納入管理,政府必須做政策性的決定。儘管改革可能帶來抗拒甚至反彈,但是只要是以全民利益為出發點,就應該義無反顧的去做。(作者為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