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美加CUSFTA看ECFA

◎ 周洪才

馬英九政府面對在野黨帶頭反對其急欲和中國簽訂ECFA的黑箱作業模式,竟然是挑戰在野黨不知ECFA「是圓是扁」,沒資格反對。溝通、協調、求取朝野共識、民意支持、一致對外,是執政黨的責任。自家犯錯在先,不提供資訊,還理直氣壯罵人家無知。

一九八五年加拿大鑑於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說服雷根總統啟動美加自由貿易協定(CUSFTA)談判。雷根總統得到國會授權,但限他必須在一九八七年十月四日前完成,提交國會審議、修改,並在九十天內完成立法程序,才能付諸實施。內閣制的加拿大由執政的保守黨總理穆榮尼任命了一位反對黨陣營的貿易談判高手為加拿大首席代表,雙方在一九八六年五月坐上談判桌。

加拿大經濟體和人口約只有美國十分之一,但天然資源如能源、水、木材等非常豐富,其出口貿易量近八成依賴美國市場。儘管美加兩國非常友善,但加拿大最大的恐懼仍是怕被美國老大欺侮、甚至吃掉。為了安撫加國人情緒,執政黨給全民說帖,明確表達希望從CUSFTA上達成四大目標:排除美國不合理的關稅保護,確保加國商品和服務不受阻礙入美,保持加國制定國內能源政策的自主權,保證加國各不同經濟區塊的共同繁榮。同時向全民保證加拿大的主權、文化產業、語言(加國英法語平等)、教育、社福醫療健保等不在談判或協定內。

雙方談判在加國引起較大的關注,重要議題也因而非常透明化。到了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離最後期限只剩十天時,加國代表離席中止談判,癥結在於美國不願在協定內確立處理雙方爭端的機制(dispute settlement)。加方認為缺乏解決爭端的機制,對只有美國經濟體十分之一的加拿大不利、也不公平。這一來美方急了,因為美國急於希望經由美加貿易自由化,確保自由投資加國產業,和取得加國可觀的能源、木材、水資源等的保障。最後美國鬆口同意了加國的堅持,在十月三日半夜達成協議。隨後美國國會倒是朝野一致,很快的順利完成相關立法程序。

加拿大贊成和反對者旗鼓相當,朝野在國會大論戰後,總算在下院過關了,但法案隨後被冷凍在由反對黨多數掌控的參議院,無法過關。執政黨面對膠著無解的窘狀,毅然宣布解散國會,大選,訴諸民意。一九八八年這次聯邦大選唯一的議題,就是美加自由貿易協定,所以稱之為CUSFTA公投大選。保守黨拜反對陣營的兩黨相互廝殺之賜,重掌政權。經此一戰,參院也順從民意,完成立法程序。美加自由貿易協定(CUSFTA)遂於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起生效。五年後,墨西哥也加入,改名為現今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綜觀加拿大面對友好而唇齒相依的經濟巨人鄰居美國,仍能有尊嚴的堅持對人民保持資訊透明,堅守保護主權、就業等老百姓最擔心受損的權益。而面對膠著的政黨分歧對抗時,旋能訴諸全民公決,讓民意透過單一議題的大選來背書、決定攸關全民福祉的國家重大政策。(作者為溫哥華台僑,會計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