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抗議經濟凋敝失業嚴重而投票

從總體指標來看,台灣經濟似乎已經走過谷底。昨天發布的十月景氣對策燈號,出現代表穩定的綠燈,是十八個月來首見。同樣是政府統計,第四季經濟成長率可望由負轉正,失業率連續兩個月微幅下降,外銷訂單也出現正成長。不過,儘管官方數字略見好轉,馬政府也極力在選舉期間,大肆強調景氣光明面,大開公共工程等競選支票,企圖要台灣人民忘卻民生經濟凋敝的現狀,有鑑於一年半以來飽受無能、白賊之害,飽嚐政策跳票之苦,國人必須在一星期之後的三合一選舉,以選票具體而明白表達對馬政府的強烈不滿。

應該檢驗馬政府有關經濟光鮮亮麗說詞的虛實。首先,景氣即使走過谷底,未必保證復甦之路一定平穩,有如近日中東的杜拜突然傳出債信危機,旋即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包括台灣股市都跌得鼻青臉腫。同時,景氣縱令邁向復甦之路,未來也可能出現各種發展:長期低迷、二度衰退、緩慢復甦、迅速回春。馬政府為了維護政權,刻意強調最樂觀的第四種可能;然而,景氣的「否極」,與「泰來」原屬兩回事,這是一般常識,馬政府可以對景氣前景自我感覺良好,台灣人民卻不能自欺欺人,照單全收。

其次,經濟指標有不同屬性,景氣指標即令好轉,亦不等同於各方立即受益。以美國最新數據為例,雖然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二.八%,十月份失業率卻繼續攀升為十.二%。顯然,失業統計是景氣落後指標;而且,經濟好轉也未必一定帶來就業機會的增加。國際間已出現「無就業復甦」之說:美國失業狀況半年之內欲降不易,明年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台灣的失業狀況,在馬政府全面傾向中國政策下,只會更嚴重而難以改善。

此外,官方統計與庶民感受之間,一直存在極大差距。馬政府上任以來,物價不但上漲,而且有其僵固性,一旦漲上去就下不來,此從麵包、水電、沙拉油等民生物價到政府規費,莫不皆然。另一方面,整體指標拉高,對庶民禍福利弊,往往因人而異。以房價為例,馬政府打算開放中國資金前來,加上政媒為之吹噓,一年來都會區房價顯被炒高,致使無殼蝸牛與年輕一輩因之受害。馬政府的高官雖然宣稱「苦民所苦」,從八八水災的救災脫線到進行中的作秀式「網路票選十大民怨」,都足以凸顯這個政府與民間脫節情況之嚴重。

尤有甚者,馬政府上任之前,台灣猶維持五%到六%經濟成長率;執政一年半,這個政府已經把整體經濟搞到一敗塗地。與以往相比,和一般人民息息相關的就業、平均薪資、經濟成長、政府債務,都淪為歷來最悽慘的情況。馬政府總把這一切歸咎國際金融危機的外在因素,然而,金融危機衝擊各國是普遍性的;台灣從馬政府上任以來,經濟連續五季負成長,在全球主要國家整體經濟表現居倒數第二,不僅不如其他「小龍」,還面臨印尼、越南等新興市場直追的窘境,足見無能的馬政府,才是搞壞台灣經濟的罪魁禍首。

最可惡的,不但馬英九對經濟承諾跳票毫無愧色,馬政府對民生經濟沉淪也不願改弦更張,仍加速其向中國傾斜的開門揖盜政策。較早走經濟「中國化」的香港,已經慘遭產業被磁吸、經濟邊緣化、貧富更懸殊、薪資不增反降等惡果,馬政府仍一意孤行,極力要把台灣踵繼香港之後,全速「中國化」。香港從殖民地轉為特區,人民別無選擇,難以自由決定自己土地的前途。台灣是經濟、政治都曾創下奇蹟式經驗的自由民主國家,如今只因二十個月前選錯總統,正在重蹈香港覆轍,被帶向淪為中國一部分的險境。就此而言,一星期之後的選舉,正是台灣人民一次翻身自救的機會。

我們因此要呼籲選民,踴躍投票,不但抗議無能傲慢的馬政府把民生經濟搞到凋敝不堪,更要制止居心叵測的「這個人」,把國家帶向最終被中國所併吞的絕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