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教育鎖進中國 選民年底反制

◎ 邱莉莉

今年五月,馬英九來台南遭大學生嗆聲「反對承認中國學歷」,沒想到才半年,教育部就執行馬英九的政治意志,宣布承認四十一所中國大學學歷、開放陸生來台。

承認中國學歷和開放陸生來台這兩項政策,根本未經社會成熟共識,且很明顯侵犯目前刻正求學與甫出校園年輕人的權益,令人質疑台灣的教育部根本只是想為中國服務。

開放陸生來台的增闢學生來源說,是毒藥的包裹糖衣,有經濟能力的中國家庭,來台求學不會是第一選項,根據教育部大陸工作小組的統計,去年中國學生來台研修人數也只不過僅一千零五十五人,台灣有九十六所大專院校與中國簽訂學術合作協議,依此人數平均值計算,每所大專院校的中國生「商機」只有十一人左右,即使今年放寬交換期限由六個月延長為一年,總體增加的學生數也頂多在兩、三百位打轉。

開放陸生來台正面效應沒有官員敢出面保證,且依常識想見負面衝擊,將排擠台灣一流大學的台灣生錄取率。教育部打著可向私校遊說、營造輿論的算盤,提出諸如多元文化刺激、走出鎖國心態等形而上的論調以混淆視聽,但明眼人可看出,教育部同時宣布學歷雙方交流政策,暗地其實是在護航「承認中國學歷」,台灣教育界、年輕人對於「承認中國學歷」有很強的反對聲浪,台灣智庫所做民調反對率甚至達到七成三,馬英九政府企圖透過政策技巧性操作,達成「承認中國學歷」目的。

台灣各地所謂「後段班」私校缺額嚴重的問題,當初只見教育部冷嘲熱諷地說「如果有私校倒閉,政府絕對不會接管」,如今為達「承認中國學歷」,竟把私校搬弄出檯面耍成利用工具,就私校立場,雖是臨渴掘井不無小補,但對台灣人來說,搭配「承認中國學歷」的作法卻是極大傷害。

教育版的大膽西進,一方面直接鼓勵台灣人前往中國大學求學,日後以便成為統戰預備軍,同時削弱台灣一流大學所能培育為本土奉獻的人力素質,另方面台灣若干學校勢必得迎合中國生來台的配套需求,形同中國的夜間補校,教育資源的錯置浪費影響甚遠,不是吳清基說了算,年底適逢馬英九期中考選舉,選民絕對要逼國民黨講清楚。

(作者為民進黨籍台南市議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