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政府何能寄望中國經濟的「假.大.空」?

全球經濟歷經一年餘的嚴重衰退,如今雖有復甦跡象,但力道疲弱,因此過去採取積極拯救經濟措施的國家,均憂心一旦退場與升息,全球經濟將出現二度衰退。唯有一再誓言「保八」(即經濟成長率八%)的中國,第三季經濟成長繳出八.九%的成績,果然贏得那些盲目狂熱的中國信徒一片叫好之聲,一向對中傾斜的馬政府也士氣大振,更加認為台灣沒有中國不行,於是簽署兩岸金融監理MOU、ECFA的腳步加快了。而第四次江陳會即將登場,中國代表陳雲林在日月潭一覽名勝之餘,想必自得於馬政府臣服於腳下,此片台灣山水不日將為中國的囊中物。

中國三十年來經濟快速成長,固然可觀,卻非史所未見的特例。即以二次大戰後的亞洲經濟發展為例,即有日本、四小龍先後創造近三十年的經濟高成長,日本因之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強權,並扮演領頭雁的角色,帶領亞洲經濟體向前飛行,世人稱此為「雁行理論」。可見長達三十年的高經濟成長,雖是難能可貴的成就,但已不能稱為奇蹟。而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被過度渲染與解讀,乃在擁有十三億人口,為美國的四倍、日本的十倍、台灣的五十六倍,經濟規模龐大,容易讓人產生誤解,進而賦予錯誤的期待。例如中國的GDP即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便認定中國經濟實力已超過日本,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其實以人口數平均下來,中國平均國民所得只有日本的十二分之一、美國的十四分之一,台灣的六分之一,如何能稱得上世界經濟強權?

更何況中國是一個專制獨裁國家,雖然採行資本主義路線,但此舉只是便於吸引外資投入,以及控制低廉的勞動成本,至於國家資源仍牢牢掌控在中共手裡,其經濟體制實為披著自由市場外衣的國家資本主義。為製造經濟高成長的假象,中共於是用盡一切手段,動員所有資源,將經濟引擎一直維持在高溫加熱的狀態,更不惜編造假數據,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質疑。例如中國能源與電力耗用量的增加遠不及經濟成長率,地方的統計數字與中央不符等等,均一針見血點出其高經濟成長的疑點。至於此次中國在全球經濟疲軟之際竟端出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八.九%的成績,更是難逃有識之士的法眼,質疑其造假之痕跡太過明顯。

「中國即將崩潰」作者章家敦日前在富比士雜誌批評中國經濟數字造假,直言北京統計部門走回過去那種「編造數字以支持政治局預測」的老路。他特別強調中國經濟今年以來呈現三個明顯趨勢:消費品銷售表現強勁、通貨維持緊縮、貨幣供給則急速擴張。這三件事怎可能同時發生?章家敦推測,原因之一是有大量消費品仍堆積在倉庫裡。他並指出,中國七、八、九月汽車銷售均暴增逾七成,但汽油銷售量成長持平,更是破綻百出。另外,外界亦普遍懷疑,中國今年以來大力寬鬆貨幣供給,貸放金額大幅增加,卻多流入股市、房市,製造出投機的金融市場熱絡景象,很少投入投資部門,提振產業的生產,加上出口仍在衰退之中,經濟成長從何而來?說穿了,此一「保八」假象得以維持,乃是中國當局大量印製鈔票、放寬信用,挹注金融市場,形成投機泡沫,以掩蓋實體經濟的疲態所致。

我們無意全盤否定中國市場的商機,但中國只是全球市場的一環,較諸歐美日等成熟市場,其重要性仍遠遠不如。加諸台灣與中國之產業,在世界市場上是處於競爭狀態,彼強則我弱,彼弱則我強,如今台灣的產業、人才與資金外流,卻幾乎全數流向中國,出口亦大抵仰賴中國,無異輸血以滋養對手,讓敵人脫胎換骨,內力大增,最後反噬台灣。其實,在李扁主政時代的嚴格控管下,台灣產業資金的西進,都已對台灣經濟造成重創,產生產業空洞化、失業率攀升、薪資所得負成長等後遺症,今天馬政府開放鬆綁,並且要簽ECFA,等於要讓兩岸經貿自由流通,如此下去,根據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台灣這個小池塘的高水位勢必被中國那個大池塘拉低,不僅台灣經濟必然倒退,在政治上更是死路一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