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這世界怎麼那麼「韓」 ?

◎ 楊家彥

數十年前,台、韓、星、港共創經濟發展奇蹟,被世人譽為「亞洲四小龍」。如今四小龍卻已呈現差異日大的發展方向。韓國與台灣是四小龍中享有較大內需市場的國家。過去兩國產業結構十分相似,但台灣以中小企業為產業主體,且國際化程度明顯高於韓國。不過,近二十年來兩國發展趨向卻已見分道揚鑣態勢。

一九九○年代起,台灣除了傳統製造廠商開始進軍中國之外,台灣資訊產業迅速發展出代工模式,並配合國際品牌大廠要求,積極設廠中國。早期台商挾其有限的領先優勢在落後的中國快速擴張,並帶動台灣本地中上游產業出口與就業的增長,一度形成互利的兩岸產業分工態勢。然而,當中國本地企業逐漸進步並追上台商,且中國沿海產業群聚逐漸成形,台商回台採購的需要便日益下降,造成我國中上游產業成長力道頗有今不如昔之感。

美國管理學知名學者Michael Porter曾經提醒台灣,高度利用中國廉價資源降低成本時,切忌因生存壓力驟減而鬆懈了升級的努力。幾年前國內還曾為了韓國國民所得是否高過台灣而引發各方爭辯,如今似乎已無人會否認韓國在產業技術升級與品牌創造的進展已明顯超越我國。

韓國全國企圖心甚強,一心想超越日本,不但企業大力投入技術研發,其利用國際基礎研發資源的腳步更早於台灣。此外,韓國在創立品牌的堅持與投入亦令人驚羨。多年默默的努力之下,我們才赫然發現,我們的競爭對手已開始收割升級的成果。韓國比台灣晚進入中國,但其在中國內需消費市場領先我國。韓國積極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近年來在美投資金額甚至逼近其在中國的投資。韓國早在東歐默默投入研發,如今其產品品牌已成功進入歐盟,並亦正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日前韓國與印度準備洽簽更緊密經貿合作協定,更令人訝異韓國的全球化進展腳步。

當台灣正沾沾自喜「Chaiwan (China + Taiwan)」的美夢時,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KorUS」、「KorIndia」、「KorEurope」,快速連結到全球主要市場去了。試問,當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有這麼多武器時,我們還能只有「深度連結中國市場」這一招嗎?

(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六所所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