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石斑產業重建要走進室內

◎ 戴章皇

八八水災重創台灣石斑王國,此次漁損,有登記的部分就高達新台幣四十一億元,而石斑每年損失的產值估計超過三十億元。農委會打算投入數十億元經費,希望三年可以重建石斑產業。但務實來看,那是不可能的任務!

首先,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告訴我們:過去五十年,侵台颱風降雨強度至少增加一倍,而且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暖化,預測本世紀末侵台颱風降雨強度至少會再增加二.八倍。同時,老天爺未來隨時可能把一年雨量在幾天內都可以下完,或者長時間不下雨,台灣將非淹即旱。而無論「淹」或「旱」,對於戶外魚塭養殖漁業都是打擊。旱災時戶外的養殖魚塭,一定是被檢討「超抽地下水」的對象,水災時養殖的魚蝦則全部付諸東流。

戶外石斑魚養成的時間,幾乎都在一年以上,亦即所有養殖業必須衷心祈禱,一年間台灣千萬不能有颱風或大雨量,否則一切重新歸零。箱網養殖也一樣,二○○一年奇比颱風及二○○八年初的寒害,造成澎湖箱網養殖一夕間蕩然無存。

比台灣氣候更好,海水更乾淨的汶萊、馬來西亞,近年來早已開始進行室內的高級石斑(如老虎斑、七星斑)養殖。他們早就洞見人無法與天爭的事實,更集合眾多漁民,由國家低利貸款給這些漁民,但錢必須集資投入公司或合作社,然後由國家提供土地,並尋找專業的室內養殖技術,作為專業經理人為漁民經營。成功地把政府補助的經常門,轉變成資本門投資。

由於全球海洋的珊瑚礁岩大量白化、被人為破壞,高經濟價值的老虎斑、七星斑等「無法在魚塭養殖」的石斑類,從二○○六年開始幾乎漲價超過六十%以上!甚至面臨金融風暴都沒有太大的跌價。東南亞國家都已經懂得避開天候,創造高價值的技術門檻魚種,而我們竟然還在想著戶外的低門檻、高風險養殖?讓我們的養殖漁民繼續忍受「魚土魚金」的價格雲霄飛車?

養殖漁民需要的,是政府三十年、五十年產業永續發展的高瞻遠矚策略,絕非「花預算安撫」卻知道那是自殺式重建的短打伎倆!

(作者現任生技公司總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