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中捷運一年會虧多少?

◎ 黃玉霖

台中捷運將在爭議中開工。不僅台中縣長黃仲生批評中捷「只做半套」,不符合大中部居民對大眾運輸的需求;台中市政府並未說明中捷綠線採中運量設計的適切性,也未檢討委託台北市政府設計施工可能衍生的問題。更嚴重的是,日前台中市長胡志強說,中捷綠線在最壞狀況下每年只會虧損九億元,嚴重誤導公眾對捷運財務問題的認知。

中捷綠線總經費高達五一九.三億元,其中中央負擔三二八.三四億元。這些資金主要來自發行政府公債和稅收,將來中央政府必須償還公債本息,而地方稅收成本則比政府公債還高。以近年各地方政府所課徵的房屋稅為例,直接成本高達二.五%到三%之間。而稅收的機會成本,若採美國聯邦政府的作法,以整體民間企業投資報酬率來計算,則高達十%以上。

以三十年期的政府公債來計算,如債殖率為三%,則中央負擔三二八.三四億元的每年平均成本為十六.七五億元。另以營運一百年,以及稅金直接和機會成本採較保守的十二%來計算,台中縣市共同負擔一八五.五六億元的年度成本更高達二二.二七億元。兩者總和約為三十九億元。

換句話說, 若以胡市長的說法,中捷綠線完工後「都沒人搭乘」,因每年預估營運成本九億元,加上上述三十九億元資金成本,中捷綠線每年虧損將達四十八億元。這跟胡市長一年最多虧九億元的說法,實在「差很大」。即使採取交通部樂觀的估算,完工後初期每日運量為八.九萬人次,年收入達十一億元,中捷綠線每年還是要虧損三十七億元。

我贊成大中部像台北縣市一樣,發展完整的大眾捷運路網。但開發大台中捷運路網必須有前瞻性,不能急就章,在初期路網的主幹線上採取中運量設計。更不能「慷全民之慨」,刻意隱藏捷運投資的轉嫁成本。

交通部須把各項重大交通建設的轉嫁成本攤開,重新檢討政策,正視各大都會區永續發展需求,在大眾運輸和公路系統間做出最佳抉擇。而位居上位的資源支配者,恐需重新深思「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當代真諦。

(作者為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