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重建災區秩序乎?重建個人形象乎?

在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這句勵志名言絕不是理所當然的,它有個非常關鍵的前提要項,必須先搞清楚當初究竟是怎麼跌倒的?找到了原因,才會真正認識問題的所在,進而尋找對策去解決問題,成功排除造成跌倒的因素,這是一個「面對失敗」的學習過程。反之,如果在性格上不承認錯誤,在能力上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那麼有很高的機率將會在哪裡跌倒就繼續在那裡跌倒。

新內閣已經組成,這是一個沒有蜜月期的團隊,考驗與挑戰都極其嚴峻,馬英九自己指出了災區重建工作、加強防災體系、做好治山防洪工作、拚經濟、H1N1防疫工作及儘速推動重要法案立法工作等六項重點要務,其中三項都源於八八水災重創而來,可見當前政務的比重何在。九劉政府在這裡跌倒了,馬吳政府是否能在這裡站起來?有幾個指標可以提供檢視。

首先,政府是否坦承缺失何在,從而彌補漏洞強化防災能量?許多具實務經驗的專家早就誠懇指出,總統沒有及時發揮統帥權、國安會又不知提醒當局是天災加上人禍的開端,社會關切的是馬英九現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責任與角色重大?如果付出這麼沉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後,他繼續茫然不知,試想萬一發生戰爭,國家與人民的下場會如何?

為了排除行政障礙加速重建力道,外界一再呼籲國家元首發布緊急命令,馬英九堅持以災防法已經足夠涵蓋斷然拒絕,隨著重建時程的開展諸多問題一一浮現,小至救災款的發放,包括發放速度、對象、標準都生爭議,如何從速、從簡、從寬?中央與地方政府互槓,這些在文官依法辦事正常體制必然出現的情形,透過緊急命令就可依據特殊狀態量身裁衣輕易解決,為什麼「皇上」的面子比什麼都重要?

其次,政府對災害防救的緊急應變機制是否能對症下藥愈改愈好?新上任的內政部長江宜樺,最近提出新設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的構想,他認為目前的災害防救體系疊床架屋,不如把中央災害防救會報與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合併,內政部消防署則改為災害防救署。組織的精簡與調整,目的在提升效率,原無可厚非,但上述前點已論及這完全不是這次救災失靈的關鍵。同時,增設行政院災防辦公室的慣性思考是否為另一種疊床架屋?政府必須慎重。

劉內閣剛上任時一遇問題就成立小組,例如「弱勢關懷專案小組」、「行政院首長健康顧問小組」,最後一口氣竟然成立了一、二十個小組,不僅勞師動眾沒有實效,並且成為政壇笑話,足為前車之鑑;同時,內政部定位災防辦公室為常設性單位,性質類似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不免讓人聯想起這次的拒絕外援風暴就來自國土辦公室,可見問題出在人,不在缺乏組織。而消防署更名為災防署,何以就能脫胎換骨改善救災?根本牛頭不對馬嘴,如此提議雖出於馬英九指示,江宜樺若不能察知扞格,即表示尚未進入狀況。

其三,政府是否正確區分了救災與重建兩個階段的工作有何不同?最近我們看到馬英九密集出現在災區與女災民擁抱、與災民一起排隊領取午餐,這樣的畫面在重建階段高頻率放送代表什麼意義?救災強調時間,在時間的高度壓縮下如果不能快速掌握時效,就會救災失敗,暴露政府失能。重建工作雖有進度必須追蹤,但時間壓力相對大減,在前一階段發生嚴重問題的當權者,於是開始有空閒可以展示他最擅長的long stay親民行動,然而稍微有點腦筋的人都知道,重建側重規劃與執行,這個時候未率專家到第一線調查,卻擔任起災民心理輔導師,這是在重建個人形象,不是在重建災區秩序,未來重建的驗收一旦有任何狀況,今天的一切秀場都是白搭。

其四,這次災後重建的兩大難關,政府有沒有釜底抽薪徹底根治的深沉思考與魄力?這次水災揭露出台灣國土規劃的兩大沈痾,一個是向山林搶地的過度開發,二是沿海養殖漁業造成嚴重地層下陷,這些累積數十年的既成破壞,在大自然強烈反撲後讓這代人承受巨痛,也是這次重建不能迴避的核心問題,馬英九與吳敦義的短中長期作為是什麼?或是鋸箭療傷、治標不能治本,民選時代選擇當政客易、當政治家實在難?則下一個災難又來考驗時,台灣勢必將再度「見真章」。

做事的政府,做事的官員,是台灣迫切需要的,既稱「行動內閣」,就請停止耍弄花拳繡腿,由馬英九帶頭示範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