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堅定因應中國的柔性統戰

中國又對台灣廠商提出利誘措施,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日前宣布,五年提供三百億元人民幣開發性貸款,融通在中國的台灣廠商。這是今春連戰、宋楚瑜聯合共產黨的中國之行以來,中國頻頻對台灣提出利誘統戰的最新一招,目的在拉攏各方,延伸它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

中國柔性攻勢頻頻,我國自須妥為因應。不過,並非所有統戰出招都值得反擊。以此次提供融資為例,儘管旨在吸引台商「根留中國」,惟台灣廠商西進,其集資及融資,原不宜從台灣吸金,而應以當地支應為原則,並明白揭露於母公司的財務報表之中。況且此次中國官方融通,言明開發性貸款,加上其銀行授信一向講求關係甚於專業,台灣廠商最終未必真享融資之便。同時,中國釋出利多,把非政治的工具當成政治手段,例如十五種台灣水果免關稅,立即招來仿冒品魚目混珠,台灣果農未必真蒙其利,統戰之陽謀乃難以完全得逞。

不過,統戰的基調不外軟硬兼施,利誘加上威逼。在中國積極擴充軍備試圖以武力併吞台灣的同時,既然台灣內部有人自甘為其配合,北京乃不斷透過釋放利多引誘台灣,近數月來已經屢見不鮮,熊貓、學費、水果、融資、飛航…無一不可用來統戰,試圖以短期利益爭取相關對象,寄望造成部分獲利者向其傾斜,進而逼迫政府或公權力放棄整體利益考量,接受其條件,最終民主台灣臣服於共產中國之下;不戰而屈人之兵,即此之謂也。因此,面對中國的利誘攻勢連連,執政當局必須謀定而動,積極因應。

量力而為是因應的基本原則。有如本報日昨獨家報導,自開放中國漁工以來,各縣市列管漁工竟有一千兩百多人行蹤不明,這不僅凸顯管理出現極大問題,亦對社會治安及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後患。如果對於中國來人的管理如此馬虎,則最近甚囂塵上的大幅開放中國觀光客入境一旦實施,便無異開門揖盜的不負責任做法,勢必為國家社會帶來禍害。就此而言,陳總統六月間強調,先做好有效管理,才有可能調整與鬆綁台海兩岸的經貿政策;此一以有效管理為開放的前提,必須落實於政策及政府作為。

因勢利導也是重要的原則。根據經濟部統計,最新三年有四十六家在海外設有據點的台灣廠商,陸續返回國內設廠投資逾二百四十億元,顯示台商已經初步出現「鮭魚返鄉」現象。返鄉投資者,許多是十多年前西進中國的企業,隨著中國投資環境今不如昔,加上我國政府實施「零零六六八八」(工業區土地前兩年免租金,其後兩年打六折,再兩年打八折)優惠,使得台灣建廠用地價量都具吸引力。此時,政府如能確實服務廠商,特別是經濟部把「中小企業回巢輔導機制」積極執行,則已因中國沿海工資、地租上揚而轉往越南、東南亞及拉丁美洲投資的台商,自將明顯回流家鄉。與此相關的是,流向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已經連續出現金額下降的現象。

然而,面對中國頻頻出招,謀定而動也許是因應的不二法門。有如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日前所說,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及外貿順差來源,亦為台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國家;惟中國及台灣統派仍常以「鎖國」批評我國政府,本週還有立委竟以「解決台商包二奶」為催促台海兩岸三通的理由,足見其促通促統已無所不用其極。執政團隊面對如此內外壓力,尤其是內部喧囂的促通促統啦啦隊,自必須在主流民意的基礎之上堅定不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