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災難終結馬時代

馬英九在八八水災的數百名死者遇難的見證和控訴中,讓台灣許多魅惑於他裝飾性形影的人們,看到他不可寄望的真面目。馬時代之提早出局,是災難換來的。早早結束馬時代,也許是台灣應該從教訓中學習的選擇。

結束馬時代,再加上已結束的扁時代,台灣邁向正常國家的轉型期陣痛,也許就會較早結束。如果馬只做了這一任(任內罷免或其他狀況就不論了),扁八年加馬四年是十二年,恰與李登輝的十二年相同;之前的蔣經國是十四年;再之前蔣介石二十九年(其間包括以台灣行政長官的治理,以及國民黨中國尚未從中國流亡來台時期。)扁馬鏈結的時代是一種歷史過程,不得不然!

扁在二○○○年脫穎而出,固然拜中國國民黨連宋分裂競選之賜,但他在民進黨獲得提名並不因為他最理想、最適合擔任總統,而是被認為最有機會勝出而被寄予厚望。馬也一樣,在連、宋連失兩城之後,中國國民黨唯馬首是瞻。這都拜演藝化的媒體政治。扁和馬兩位政治演員,在選舉中登上大位,也狼狽不堪。

扁的選民有許多是以扁能取得台灣政權而不顧一切支持;馬的選民則以馬能復辟國民黨中國殖民政權而不顧一切支持。扁的童子軍,馬的蛋頭群,相互輝映,形成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政治光影。

戰後的台灣政治史,若以總統的角色觀察:馬時代、扁時代、李時代、小蔣時代、老蔣時代,都各有殊相(嚴家淦雖擔任老蔣殘餘任期總統,並無其時代)。扁馬時代、李扁時代、蔣李時代,也有可供觀照的政治意義。其中,李扁的交替被賦予的寧靜革命較具正面發展意義;蔣李交替也有正面性,但卻是偶然。

扁並未妥善傳承寧靜革命的民主化成果,台灣國家化在他手中功虧一簣。而扁馬交替,是殖民體制的復辟,開了台灣民主化、獨立化的倒車。扁馬合被諷喻為「騙」,形成是一種難堪的對照組合。馬時代是不值得寄望的,在八八水災的地理性災難中,看馬政權的荒腔走板,更應該讓它掩埋在歷史。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