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馬英九應自我了斷 劉兆玄該下台謝罪

馬英九總統在救災繁忙之際,仍然堅持召開國內、國際記者會,為自己的作為辯解,企圖消弭外界一面倒的批判聲音,顯然這兩次記者會與其說是在救災,其實是在解救自己的政治災情。但是,拚命為自己的不作為辯解,多次心不甘情不願、死不認錯的道歉,能挽救即將遭到政治土石流掩埋的馬英九之政治生命?答案顯然是不可能。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在救災上的荒腔走板,已惹來民怨沸騰,甚至藍營媒體都不敢護短,昨日一家藍媒的民調指出,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已掉至十六%,創下就任以來新低,而行政院長劉兆玄的滿意度更掉到十三%,實在難堪。此際顯然是馬英九思考個人去留,與內閣改組的時候了。

馬英九去年以七百多萬票當選,滿意度高達七成多,可謂羽扇綸巾,英姿煥發,何等風光,不料短短一年,窘態畢露,人人喊打,無分藍綠皆鳴鼓而攻之,悲慘的處境猶如落水狗,表面看來,馬英九的無能與軟弱,似乎是經過總統大位的試煉,才無所遮掩,暴露在全民眼中,其實,他的無能與觀念之保守頑固,並不是新鮮事。馬回國初期,在故總統蔣經國身邊做事,並迅速躍升為國民黨副秘書長,看似位高權重,其實皆為幕僚性質,並非獨當一面的主管。他卻在這些位子上,為個人營造青年才俊、廉潔、健康、守法的形象。相對於當時老舊、陳腐的國民黨政權與黨機器,立刻塑造出清新、廉能的假象。其實,他的政治思維非常保守,為戒嚴辯護、反對國會全面改選、支持總統委任直選等,骨子裡具有濃厚的威權遺毒。

後來再出任法務部長,肅貪查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為個人累積不少政治資源,其實只是出「一張嘴」,毫無績效可言。嚴重的是,由於他的好名,放寬假釋門檻,造成犯罪猖獗,社會不安。可笑的是,他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白曉燕等三大案發生,以辭職棄選(棄選台北市長)方式,重創搖搖欲墜的連戰內閣,及至得到美好的名聲,最後還是參選台北市長。擔任八年的台北市長,馬英九的無能,已無所遁形,凡是侵襲台北市的天災地變,他皆無力處理。最嚴重的納莉風災淹沒了台北市,精華地帶的東區幾成一片汪洋,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慘重。九二一地震,倒塌之東星大樓重建工作,他堅持依法行政立場,與災民一路打官司,讓災民居無定所,又在心理上受到極大創傷。另外,SARS疫情、邱小妹人球事件等,在在證明他及其行政團隊的無能與官僚。尤要者,馬八年任期,昏庸無能,也就算了,竟然還留下貓纜、內湖捷運等爛攤子。而這些案子,除了決策錯誤外,是否涉及官商勾結弊案,仍有待檢調深入調查。

坦白說,檢視馬英九的從政歷程,根本看不到「強有力的領導」、「重大建設」等政績,如今屢出紕漏,並不令人意外。選民選錯人了,但憲法規定總統任期一任四年,罷免的門檻,在藍綠對立嚴重的台灣,更幾乎是不可能通過。此刻唯有寄望馬英九總統,自知能力不足以擔當元首的重任,自動辭職下台,才可解除人民的痛苦。

或許要馬英九自我了斷,乃是強人所難,吾人不必有所期待。但內閣並非任期制,乃總統提名,付託其行政權力,作為總統政見的執行者。換言之,內閣的去留,無涉選舉契約關係,完全要從閣員的能力加以考核,必須繳出政績,方為適任,若是執政無能,自當立刻予以撤職。而劉內閣從上任後,無力應對國際金融海嘯,只知對中國傾斜、休兵,導致國家主權與經濟命脈淪喪,如今又救災無力,缺乏同理心,「無血無目屎」,導致閣揆的施政滿意度只剩一成三,這樣的內閣能夠不換嗎?閣揆及閣員若稍有羞恥心,就該辭職下台,不能光憑「自我感覺良好」就意圖作困獸之鬥,繼續留任。而馬英九若自己不辭職,也一定要撤換劉內閣,否則將難以彌補他們執政無能所犯下的罪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