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油價吃定人?

■鄭育仁

檢視台塑石化這一波調漲油價的正當性之前,必須先探討台灣油品價格的組成結構。以八月三日甫調整的九五無鉛汽油為例,每公升二五.四元的零售價格中,包含有從量課稅的貨物稅六.八三元;石油稅○.三七一元;土污費、空污費○.三一六元;再加上五%營業稅約一.二一元,合計繳給政府的稅費約八.七三元,所餘一六.六七元才是九五無鉛汽油的真正價格。依據一般估算製造業主要投入原料成本約為售價三分之一的標準計算,生產每公升九五無鉛汽油的原油成本估計為五.五六元,寬列近一個月來台塑石化的購油成本由六十美元上升至七十美元,新台幣貶值了五%,在其他管銷費用與勞動成本並未改變的情況下,合理的漲幅也應只是一.二五元,剛好是台塑石化原訂漲幅的一半。

根據上述的計算結果,是否表示油品價格的漲幅只要縮減一半就合理?倒也未必!看看台塑石化最近四年的每股盈餘,自民國九十年至九十三年分別為○.六二元、一.六三元、二.四二元與六.○五元;九十四年前二季的每股盈餘則已高達三.四六元。從台塑石化獲利激增恰與國際原油價格飆漲同步發生推斷,有理由相信台塑石化在過去幾年來即不斷複製此一加倍反應的手法而達到擴大盈餘的目的。至於油品的合理價格何在,可以用國際原油價格在三十美元起漲點的油品價格為基準,加上通貨膨脹率、匯率變化、管銷與勞動成本上漲率(相對而言這些數據均十分微小),及目前的國際原油價格,利用前述方法即可推估各項油品的合理價位。由於此基準是在中油尚有超額盈餘的情況下訂定,如考慮用人成本及營運效率,台塑石化各項油品的合理價位應該更低。

相較於台塑石化汲汲營營於追求高額盈餘,中油的表現也不遑多讓!中油繼去年上繳二百四十一億元盈餘,在今年前七個月已賺進一百六十二億元,即將提前達成全年度一百八十億元的法定盈餘目標,仍不斷將「不排除調漲油價」掛在嘴邊。

如今,民眾除了逆來順受,有無自力救濟之道?答案是肯定的。民眾可以由需求面採取聯合購買的集體行動,持續杯葛台塑石化,不用多久台塑石化供油體系的價格必然鬆動,直到將油價降至前述的合理價位為止。在台塑石化未將油價降至合理價位之前,也許價格已低於中油,但民眾仍應堅持以免功虧一簣。民眾集體到中油加油的期間,中油的超額盈餘必然快速增加,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公營事業的盈餘是為稅負的另一種形式,繳回國庫後,終究還是回歸到全民身上,對民眾沒有損失。當台塑石化將油價降至合理價位後,民眾即集體轉向至台塑石化加油,此時中油只有大幅提升效率才有能力降低油價與台塑石化競爭。(作者為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