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為救災官兵喝采 向三軍統帥建言

◎ 唐亞屏

此次國軍救災,竟要屏東縣長親電國防部長才能啟動,距災情發生已逾十六小時,而後續行動的雜亂無章,都引發輿論指責。但這些批評,對「聽令行事、辛苦救災」的基層官兵並不公平。對於目前仍冒險積極執行救援行動的官兵們,應給予最熱烈的掌聲,但對政客的卸責及高階將領的無能,則須予以最嚴厲的譴責。在此謹以沈痛的心情向三軍統帥提出建言:

一、八掌溪事件後,國軍各級戰情中心均二十四小時收視各大電視新聞,目的就是若發現緊急救援事件可立即向上反映,並採邊反映邊處理之方式。此次屏東縣向八軍團後勤指揮部請求協助,後指部要求與軍團連絡,軍團又要求與衡山指揮所連絡;直到副參謀總長打電話到應變中心,國軍才動起來,造成災情的擴大。此乃國軍指揮層級僵化、缺乏擔當之表現,國防部應明確規定,當重大災害發生時,不待命令主動支援地方救災。

二、昨日貴報呂一銘先生「軍人救災 應列為主要任務」一文,值得思考。國軍多年無戰爭之考驗,救災正好可驗證將領指揮調度及部隊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的能力。當今世界各國軍隊遇上救災之機會遠大於作戰,且兩者之關連性頗大,如解放軍所言「救災是檢驗高科技戰爭之最佳手段」。因此政府應重新檢討防災、救災之資源配置,國防部更應將救災等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列為國軍主要任務之一,即使排擠其他軍事投資,也要增購相關救援器材,並將救災納入年度漢光演習各軍種之正式演練科目。

三、此次救災失事的UH-1H直升機,內政部早已在九十四年編列六十億元的預算購買十二架新型直升機,但三年內卻歷經三次流標,除應立即徹查是否有不當外力干擾,以加速標案進行外,也應適度增加後勤維修人力。

颱風季才剛開始,如果再來一個像莫拉克的颱風或是大規模的地震,還在災區的災民怎麼辦?請馬政府真正「苦民所苦」,及早籌謀。

(作者為海軍備役上校,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