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南部嚴重水災政府救災不力必須承擔責任

莫拉克颱風為台灣帶來重大災情,南部降雨量創下歷年最高,淹成一片水鄉澤國,難以估算的民眾受困大水中,等待救援,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彷若世界末日降臨。可悲的是,中央救災體系並未在第一時間發揮救災功能,反而在民眾困於水中求救之際,由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劉兆玄坐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冷氣辦公室,檢討起地方政府溝通不良的責任,自誇很有救災經驗,似乎都是地方政府的錯。平日「聞聲救苦」之聲,誦念不絕,有若喃喃自語,遇有劫難,卻先推卸責任再大力救災的偽善政府,在這次災難中再度被人民看破手腳。

台灣是一個多災變的亞熱帶島嶼,山高水急,除了地震頻仍,經常面臨乾旱,須靠強颱豪雨解決旱象,而豪雨解決旱象後,往往又帶來了水患,對台灣造成重創,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此次莫拉克颱風造成水患,即為明顯的見證。莫拉克颱風來臨前,台灣已經出現旱象,政府已實施初步限水措施,因此莫拉克颱風直撲台灣而來,起初竟受到民眾的期待,希望它能帶來豐沛雨量,解決缺水危機。孰料莫拉克果然帶來豪大雨,雖然灌滿台灣主要水庫,但大水也淹沒了台灣南部,帶來可怕的浩劫,恐怕只有五十年前的八七水災,可以相提並論。

其實,地球總是充滿了天災,加上人類科技發達,對自然的破壞加劇,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全球暖化,與氣候不正常變遷,未來災變只會更多。而台灣的自然環境更是險峻,如何建立完善的防災與救災體系,保障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將成為重要的課題。亦即平常即應建立健全的防災體系,災情發生時則投入有效的救援,才能全面降低災變的危害。但由此次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看來,不管是防災或救災,政府過去的種種建設與努力顯然都失敗了。因此檢討莫拉克颱風的教訓,也應從這兩方面深入探究,不能有所偏廢,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

首先,就救災而言。台灣是一個三萬多平方公里的島國,南北飛行距離不超過一小時,交通系統四通八達,任何一個地方發生災難,不論是訊息的傳達,或是其他地方救援人力與物資的投入,並不困難。而救災貴在神速,若能於第一時間投入救援,將可大幅減少人命與財產的損失,因此救災體系必須摒棄披著「分層負責」、「地方中央分工」的官僚形式主義,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指揮中心。何必還須分什麼中央與地方、主動與被動?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應該成為指揮總部,藉由現代科技與聯絡系統掌控災情,統籌、調動全國的救災人力與物資,不能坐在辦公室等待地方哀哀求助。

以此次水災為例,一般民眾光是看著電視報導的畫面,便可知道災情嚴重,已非尋常狀況,有些災區民眾或親友甚至都已打電話到電視台求救了,那些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大官們,難道不會立刻啟動救災機制,還在等候地方政府提出救難需求?劉兆玄院長既然吹噓救援十分鐘內到達,為什麼不在發現災情時,即主動出發救援,展現保護民眾的能力?

除了救災之外,更重要的乃是防災重於救災。就防災而論,台灣過去的治水方法,大抵建立在防堵觀念,絕大多數經費用於打造堤防、水門、抽水站、排水系統等。其實,以工程治水,證諸過去的經驗,只是在浪費龐大的金錢於一個無解的問題上。政府過去花費難以計數的經費於治水工程,三年前更一舉通過一千四百億元治水相關特別預算,但歷經去年卡玫基與今年莫拉克兩個颱風的肆虐,依然無法發揮防災功能,顯見治水的觀念是該徹底改變了。未來治水必須採納總合治水的概念,將河川上、中、下游土地問題、相關景觀水土保持,乃至產業政策、都市計畫,以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全部納入考量與規劃,才能真正解決水患的問題。

莫拉克颱風造成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是一次代價慘重的教訓,執政者必須承擔責任,拿出魄力,苦民所苦,全面檢討救災體系的效能,同時也應徹底檢討陳舊的治水觀念與措施,採納比較先進的總合治水概念,為台灣規劃一套新的治水藍圖。尤其更須防止龐大治水預算成為政客爭食的肥肉。如此多管齊下,台灣人民才能超脫水患的宿命,在這個美麗島上安身立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