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別再迷信多目標水庫

■陳信雄

海棠、馬莎以及泰利等颱風的肆虐,石門水庫調節性洩洪,造成自來水濁度太高,使桃園地區飽受停水之苦。讓我想起,台灣普遍認為構築多目標水庫以解決水荒,是必要之政策,但歐美的地質專家及環保團體卻認為,多目標水庫事實上是對大自然的巧取豪奪。以埃及在一九六○年歷經十年所建造的阿斯灣大壩為例,建壩後,尼羅河下游土層嚴重鹽化,沿岸產生大量的寄生蟲,也使三角洲快速地消減,埃及全國的農地減少十五%,造成一半以上的糧食需仰賴進口,尼羅河口的漁業也受到致命的衝擊。

而台灣近年來澇旱之災頻仍,事實上是五十年來我們沒有善待我們的山坡地,又執意構築大型多目標水庫,造成今日飽受水資源匱乏之苦。以下轉述日本朝日新聞二○○一年五月二十日的報導:美國宣布「水庫建設的時代已結束」一文,供國人參考:

美國自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以來,在景氣恢復與開創雇用機會的新改革策略(New deal)的一環下,持續建設大型多目標水庫,從一九○二年到一九三○年建設了五十座,一九三○年到一九八○年間又興建了一千座以上。

但在一九九四年五月,美國開發局總裁宣示「水庫建設的時代已結束」,所持的理由是:(一)與建設水庫所需的費用相比,農業用水與電力等受益少。(二)過度的偏向農業用水,無法因應都市居民的要求。(三)土壤的鹽化,漁業的衰退,濕地的消失,原住民文化的破壞,農業的污染,蓄水設施的沈沙,壩體安全的疑慮等。(四)河川生態系文化古蹟等環境的破壞。因此開發局提案將計畫中的水庫建設終止,並著手撤掉現有水庫,到二○○一年五月為止,撤掉主要的水庫或攔水堰,累計已經超過五百座以上。

台灣地窄人稠,卻動輒興建四億噸級的超大型水庫,但與美日比較,在水資源調節上,美國是二十三%,日本是十%,台灣則僅四點七%。而在洪水調節上,美國是十七%,日本是三點三%,台灣則只有二點三%。足見無論是防洪或水資源供應上,仰賴水庫有其一定的限度,更何況台灣還有地質脆弱,大壩壩址難尋,隱藏潰壩危機等因素。

如何維護水庫集水區的森林覆蓋,嚴格禁止濫墾與亂伐,才是防洪與維護水資源的根本之道,希望政府與民間都能有此認知,才能向子孫交代!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