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課徵高額能源稅將造成產業出走民生凋敝

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即宣告將開徵能源稅,為兌現其政見承諾,賦改會日前提出課徵能源稅與環境稅方案,計畫將現行十多種稅費整合成能源及環境稅,預計從民國一百年開始,分十年逐年調高徵收。依據此一方案,在民眾使用最廣泛的油品,汽油每公升最終將課徵二十八.六五元,將對產業增加二千二百億元賦稅,一般家庭也會因為稅額轉嫁而增加沈重負擔。以月收入三萬元的四口家庭為例,目前每月水、電、天然氣、汽油等能源的支出將倍增至一萬元。由此衝擊看來,一旦能源與環境稅依此方案開徵,台灣勢必民不聊生,企業亦將面臨倒閉潮,台灣經濟將走上絕路。

誠然,當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逐漸蔚為世界風潮,基於減低耗竭性能源的使用,以及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全球暖化現象,在使用者付費原則下,開徵能源與環境等綠稅,已成各國政府必走之路。我們並非反對能源稅的開徵,但徵收綠稅的意旨,必須符合專款專用,使用於政府扶植環保相關產業,以及推動自然生態的保護工作,俾使民眾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質。其次,開徵能源稅的同時,必須廢止其他雖無能源稅之名卻有能源稅之實的相關稅費,如空污費、土污費、水污費、廢棄物清除處理費、貨物稅、汽燃稅等,整合為單一稅負,而且能源稅之負擔更不能高於原先這些稅費的總和,否則即有以開徵能源稅之名,行加稅之實的嫌疑。

換言之,能源與環境稅的開徵,必須真正達成節能減碳的效用,引導產業良性轉型,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而非作為解決政府財政困境的手段,否則必然造成企業經營與民眾的沈重負擔,使產業失去競爭力,整個國家向下沈淪。其實,任何政策作為,皆不能淪為空想,只為建構虛浮不實的烏托邦,必須適用於實際環境與需要,方為長遠之計。不可諱言地,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係建立在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台灣經濟若不能成長,環保將成為空談,因此綠稅的開徵,若是成為企業無法承受的重擔,並且加重民眾生活的困窘,則綠稅必將蒙上苛捐雜稅之惡名,遭到人民的抗拒。

不幸的是,若以賦改會規劃的方案看來,十年後每公升汽油將課徵二十八.五元的稅金,導致企業界一年將增加二千多億元成本,而月收入三萬元的四口之家每月負擔的能源費用即達一萬元,這不是逼企業與人民走上絕路嗎?其次,根據研究指出,台灣今年六月九二無鉛汽油價格為二十八元,稅前價格十七元,因此稅費(包括貨物稅、空污費及石油基金等)約十一元,換算下來,台灣汽油稅率約六十四%。反觀中國汽油稅率約五十六%、新加坡六十二%、美國二十九%、澳洲四十四%,均低於我國。尤要者,中國是我主要經貿競爭對手,我方企業使用能源成本高於中國,原已處於競爭劣勢,若再加上能源與環境稅,十年後我國汽油稅率將超過一百六十%,屆時我國企業如何與中國競爭?更嚴重的是,願在台灣生根發展的本土企業,最後恐怕將在此一沈重稅負的逼迫下,只得西進中國,才能存活。

因此,政府最近拋出課徵能源與環境稅的議題,並且朝向高稅率規劃的舉措,使得吾人不得不質疑,其目的根本不是著眼於改善環境生態與民眾生活品質,而是在加重台灣企業與民眾的負擔。如此,一則將逼使產業外移西進,掏空台灣經濟發展的根基,更將使人民生活陷於困頓之境,一旦中國以救世主姿態伸出援手,台灣將難逃其掌控。易言之,馬政府課徵能源稅或許無涉統獨動機,但實施之後,必然造成台灣產業出走、民生凋敝,使台灣落入中國手中的結果。這是台灣人民在面對馬政府擬課徵高額能源稅時,不能不深入思考的嚴肅課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