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正港「一哥」

◎ 陳君愷

日前經濟部宣導ECFA的四格漫畫文宣,用「一哥」與「發嫂」代表反對與贊成的雙方,因「人物介紹」涉及族群及地域歧視,引發各界反彈,終於迫使部長尹啟銘公開道歉,並表示該文宣將全面停用。縱使如此,其背後隱含的意義,仍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

文宣中「一哥」被形容為操台灣國語、得過且過、說大話、人云亦云……等,「發嫂」則被描述為精通四種語言、客觀看待事物、兼具知性與感性……等。這種訴諸「低級」與「高級」刻板印象的手法,不過是要民眾產生條件反射,認同自己是高級的那群人,鄙夷低級的那群人,從而做出自以為「正確」的選擇。這種標籤化的二分法選擇模式,就好像中國京劇的臉譜,唱「白臉」的必是「奸臣」、唱「紅臉」的必是「忠臣」,雖一目了然,卻喪失了對真實世界的深刻審思。

「一哥」擔心兩岸簽訂ECFA後會遭到裁員,係他個人對未來的預測,原本即見仁見智,並不必然有標準答案,何以就必須與這些負面修辭連結在一起?況且,其憂慮亦非「不理性」,而是基於個體經濟學的「理性」。尤其已有不少經濟學者基於學術良知,由總體經濟學的角度,對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可能帶來的衝擊提出警告,難道他們也是「人云亦云」的「一哥」?

其實,若要比起「說大話」,當年那位誇口「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蔣介石,才真是「說大話」的「一哥」,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

至於「發嫂」,被賦予「總以客觀的角度看待周遭事物」的人格特質。但理性、客觀的分析,必須立足在可驗證的事實基礎上。當政府遲遲不願公布ECFA的具體內容時,我們好奇的是:這位「發嫂」到底是怎麼獲得確切訊息的?她的「客觀」,恐怕亦不過是自以為是而已!

現代民主政府的政策文宣品,應該陳明具體事實、分析得失利弊,才能經由真正的理性討論,順利推動政策。如果只會用這種帕弗洛夫(Pavlov)式的、宛如五十年前「殺朱拔毛」的文宣手法,只是在侮辱台灣公民的智慧罷了!

如果一個人看了這種文宣,就可以贊成ECFA的簽訂,那才真是「人云亦云」呢! (作者為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