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穩定油價中油不可隨台塑化起舞

台塑石化日前在強烈颱風泰利橫掃台灣之際,突然宣布調漲油價,引起輿論一陣撻伐,消基會批評台塑此舉簡直是在「趁水打劫」,讓司機和一般消費者措手不及,產生雪上加霜的反感,而中油並未跟進漲價,消基會則予以肯定,喊出「中油加油」,呼籲民眾選擇中油,以市場機制「逼」台塑化把價格降回來。

台塑化是民間企業,當然以盈餘獲利為經營目標,其以國際原油價格飛漲,導致成本增加,不堪負荷為由,調高油品售價,所言是否屬實,自有專業上的客觀評估標準可以論斷,而其漲價之舉能否得到消費者接受,也有市場機制可為制衡。因此台塑化的漲價是否合理,是否禁得起市場的考驗,企業形象是否受到傷害,吾人不必替其擔憂,就由消費者去決定吧。

然而,中油是國營事業,其存在的目的,正是為了避免重要民生物資受到少數企業的壟斷,以發揮平抑物價,穩定民生經濟的功能。如果要以賺錢為目的,國營事業便無存在的必要。因此,中油在此次台塑化漲價時,並未與之前的慣例一樣也同步調漲,更造成部分台塑化加盟加油站迫於市場壓力,隔天即調回原價,中油此次作法確實發揮了正面效益,值得肯定。然而,從行政院長謝長廷、經濟部長何美玥的相關談話看來,我們卻不得不質疑,中油並未跟進漲價之舉,或許是暫時性措施,只是為了避免違反公平交易法而已,不久便會策略性調漲。如果事實果如所料,則中油、台塑化一方面可避免聯合壟斷之名,逃避公平交易法的處罰,一方面卻擁有聯合壟斷之實,坐享厚利。此種先後呼應,心照不宣的行徑,實比同步調漲更加令人不齒。

其實,即使從成本而論,國內油品價格也斷無一個月之內二度大漲的道理。國際原油價格的暴漲是事實,台塑化與中油也一再高喊「賣得愈多虧得愈多」,但實情卻非如此。今年一月至六月底,原油價格從每桶四十一美元漲到五十八美元,漲幅約為四十一%,但同時期,中油一至七月盈餘卻已達一百六十二億元,提前達成全年法定盈餘預算;而此次大幅漲價的台塑化,今年上半年稅後盈餘三百零八億餘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八十點八%,成績為歷年之最。可見,所謂「賣得愈多虧愈多」的說法,根本禁不起檢驗。

再者,若論購油成本,經濟部官員估計,今年前七個月中油的購油成本每桶約在四十五至四十六美元,台塑化的成本相去不遠,中油、台塑化八月初調漲油價是按照每桶六十美元十日均價為基準,因此兩家公司顯然都有很大的獲利空間。目前國際油價雖然一度大漲到一桶七十美元,但此係短期的波動,長期而言,原油價格仍有下跌的空間。而中油、台塑化購油皆簽有長期合約,目前所進口的原油,尚不致有七十美元的高價。以此為由調高油品價格,實難說服消費者。

更何況,油品一漲,便會帶動物價上漲,不但影響民眾的生計,造成資產縮水,更削弱我國企業的競爭力。而外貿一向是我國經濟成長的引擎,一旦出口不振,經濟成長勢必衰退。總之,無論就民生、經濟成長,甚至成本而言,中油都必須承擔起重要的責任,有效發揮國營事業的功能,穩定國內油價,協助人民與國家度過這一波國際原油漲價的衝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