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誰來為兩岸協議把關

◎ 呂一銘

近日報載,從去年六月以來,共舉行三次的江陳會簽署九項協議及會談紀要,全部都未完成審查或備查程序,最後都是「自動生效」。儘管立法院長王金平不斷倡議在立法院設立兩岸小組,但始終不為馬總統接受,認不須再另疊床架屋設立新機構,「制度沒有瑕疵就不要去動它,好好運作就好了。」如此說來,豈非是為總統兼黨主席便宜行事!

由於現行的國會機制運作不足制衡,而在野黨和民間社團亦不具制衡力量監督,目前國會非僅一黨獨大,未來總統兼黨主席,國會隨即矮化為「立法局」,乃無庸置疑。揆諸事實,兩岸協議三次都不能完成國會審議程序,馬政府亦始終沒把國會放在眼裡,立法院可說連橡皮圖章都不如。

像第二次江陳會兩岸稅收互免部分,並未依法在協議生效前完成修法,民進黨痛批亦沒用,而國民黨黨團猶刻意讓現場人數不足二十四人議決門檻,目的就是要讓江陳三會的三項協議自動生效,因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各委員會審查行政命令,應於院會交付審查後三個月內完成之,逾期未完成者,視為已經審查。」無異凸顯國民黨只是配合行政部門,自我矮化,淪為聊備一格,又何監督之有?

馬英九曾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專訪中談到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一事時表示:「不能講因為反對黨不同意,就是沒共識」,「這樣的話,我們國家的政策就是被少數人決定」,可說充分流露權力的傲慢!國民黨不和民進黨對話,但卻必須與人民頭家溝通,謀求社會共識,但馬政府有無善盡與社會溝通職責?已是不言而喻。像ECFA的問題十分複雜,又含糊曖昧,兩岸決策過程不透明,自讓民眾和社會充滿疑慮。

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Shirk)最近來台演講就指出,中國利用馬政府的機會之窗,趕著推出讓台灣人民覺得有利的政策,藉此幫助馬英九得到台灣內部的支持和擁戴,以贏得二○一二年的大選;中國更希望經由這八年的惠台政策,將一些永久不可逆的關係制度化,並予固定,縱使民進黨再執政,亦難以回天,可為終極統一扎根。馬總統雖一再重申「台灣的未來應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然卻意圖在未經台灣人民同意的情況下,接受一個中國框架為基礎的ECFA,這就是一種將幾乎不可逆的關係制度化,對台灣政治、經濟的發展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在國內尚未凝聚共識的時候貿然「出台」,並且明言拒絕公民投票,顯然是一種扭曲「民意所託」的民主專制心態。

謝淑麗這次來台,也再次提醒中國有「內在的脆弱性」;而馬政府強推缺乏社會共識、沒有國會把關的兩岸協議,其「內在的脆弱性」恐怕更值一探。

(作者為前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