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要快、要鬆、要人才

◎ 劉順仁

二○○一年,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總統府邀集各界代表組成「政府改造委員會」,希望加速由一九八七年以來斷斷續續推動的政府改造。我恭逢其盛,參加了幾次相關的座談及演講活動。八年之後,政府改造仍然原地踏步,文風不動。我的感想很簡單:「真慢!」我的建議更簡單:「快做!」

組織的變革改造,從來不可能完美精確。正常的變革過程其實是:「一面做,一面錯,一面錯,繼續做,愈改愈不錯。」政府一九九五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當時被批評為倉皇上路,但終究琢磨成舉世稱羨的制度,就是典型的範例。

在累積二十多年以來對政府組織弊病的反省後,目前行政院所提的改造大方向大致合理,且具體做法實際可行。例如,政府組織與員額龐大的(卅七部會,下設七百多個機關)一直是個心腹之患,此次提議精簡成廿九個部會,算是適度的瘦身。又如政府各機關業務分工過細且破碎,常造成推託卸責且協調成本過高。以河川保育為例,中部的國有林保護屬農委會林務局主管,中部的水土保持屬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主管,下游的河川管理由經濟部水利署主管。政府改造後,改由新設的環境資源部,以流域管理的概念將業務予以整合,統一管理,堪稱進步合理的作法。我建議朝野應儘速立法通過此次的「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然後在三到五年後再針對實施後所發現的缺失予以檢討改進。

政府功能的僵化,經常是牽制企業反應速度的重要原因。因此,此次政府改造應致力於「鬆綁」,讓政府的反應速度得以加快。例如,應授權三級以下機關由行政院以命令設立、調整或裁撤,毋須經立法機構事前之審議通過。而立法機構可以透過年度預算審核等其他機制,對政府機關進行事後之績效評估。

最後,任何組織改造的成敗關鍵還是要回到人才的品質。因此,在政府體系精簡的過程中確保能「汰弱存強」而非「汰強存弱」(優退制度常發生的弊病)絕對是關鍵成功要素。期盼政府在組織改造之時,把人才的培育也列為未來施政的重點。

(作者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