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挽救台灣語言流失危機 要從本土語文教育做起

向陽

這是同一天見報的兩則新聞,都與語言認證考試有關,也都與當前的教育政策有關:

第一則新聞,是行政院客委會宣布將首度辦理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初級考試,行政院長謝長廷在記者會上特別表示,客語認證考試和去年開播的客家電視台有助於挽救客家語言、文化的流失。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則強調,復甦客語是客委會成立以來的重要施政目標,客家人十三歲以下會講客語的比率,二○○二年僅十一.七%,二○○四年提高到十三.八%,客委會預期在二○○六年能達到十五%。

第二則新聞,報導教育部為推動英語學習,曾邀集各單位研商,以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的共同參考架構(CEF)為基礎,訂出各項語言測驗的對照分數。此外,報導還提到行政院為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曾經要求公務員參加全民英檢。

這兩則新聞,從正面的角度看,顯示當前台灣的語言多樣化,也具體展示政府的多語言政策,不再以威權年代充滿霸權主義的「國語政策」為圭臬。客語首度舉辦語言能力認證,不限族群、國籍皆可參加,以及全民英檢發展到「共同參考架構」的規劃,要求公務員參加英檢等,都充分顯示台灣現有的多樣語言和多元文化已有茁長的空間。政府的語言政策,正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值得全民肯定。

輕忽Holo語 多語言政策失衡

不過,從比較性的角度看,兩則新聞卻也凸顯了當前台灣本土語言的困境:相較於全民英檢的規模、政府重視的程度,以及全民英檢實質上可以提供給通過測試者的諸多保障與助力;客語語言認證,以及早在二○○一年開始的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無論在規模、政府重視程度和實質效益上,都有天與地的分殊、差別。這反而使客語、原住民語言認證的推動,帶有和暮色一樣蒼茫的悲哀,既意味著兩大族群語言的流失殆盡,也顯徵了政府重視之不足。而Holo(台灣閩南語)語言則連認證測驗也闕如,相對地又顯示了政府對於佔有絕大多數人口的Holo語的輕忽,在多語言政策之下顯有失衡。

客委會辦理客家語言認證、原民會辦理原住民語言認證,都是正確而必要的政策措施,從政策上挽救族群語言與文化,兩部會的用心可感,預期成果當然也會遠比光靠族群內部覺醒和動員來得大。但政府是一體的,有客、原語言認證,而無Holo語言認證,是行政院在語言政策上需要檢討的地方。其次,語言政策的執行,以行政院的部會來看,最適當的應該是教育部,而非客委會、原民會,教育部主導,客委會、原民會輔助、協調,這才是政府部門比較妥當的分工,現在客語、原住民語的認證不由教育部舉辦或推動,既紊亂了行政體制,也矮化了兩大族群語言的位階。在文明先進國家的語言政策中,各族群使用的語言都被視為國家語言,而非僅只是族群語言;不同族群的人被鼓勵互相學習對方的語言,而非只是學習自己的族群語言 - 主管國家語言政策的教育部應該負起這樣的權責。

語文教育政策 應以母語優先

遺憾的是,從這兩則比對性的報導中,我們看到的是,教育部積極主動邀集各單位,研商如何以CEF為架構,訂定全民英檢各語言測驗的對照分數;行政院為提高公務員英語能力,有意要求公務員參加全民英檢。在全球化趨勢下,教育部主動積極,應受肯定;但若對照此際台灣本土語言的流失危機,以及行之於國中小學的所謂「鄉土」語文教學困境,教育部是否也一樣,甚至更加積極地邀集各單位、學者研商,以文明國家的多語言政策為藍本,改革語文教育,提出以母語教育為優先的語言教育政策?恐怕更值得全民關注!

當客委會主委強調,客家人十三歲以下會講客語的比率,到二○○六年將達到十五%而眼中閃出光芒的時候,我心中又敬、又痛。十三歲以下的客家孩童,不都在國民小學接受教育嗎?國小不都實施「鄉土」語文教育嗎?為什麼要兩年後才能達到十五%的比率?而這比率還有賴於客委會推動的語言認證才能達成?只要教育部用推動全民英檢的積極作為,將目前已列入國中小之中的「鄉土」語文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不是一兩年內就能達到十三歲以下孩童百分之百能說本土語言的比率了嗎?政府為什麼不從這樣的方向做些改革?

教育部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將台灣本土語言列入中小學課程,到二○○一年九年一貫教育實施時,才將本土語言提升為正式學科,但卻給它冠了「鄉土語文」這樣不倫不類的學科名稱,且並非必修,授課時數一週僅一小時,教學經費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以二○○二年為例,英語教學預算八億,所謂「鄉土語文」教學只有一億二千萬 - 過去民間批評教育部獨尊「國語」而「謀殺母語」,「國語」是上等語言,台灣本土語則是次等語言;如今這樣的批評反倒顯得客氣,反映在實際的政策和措施上的,是台灣本土語言已從次等語言淪為三等語言了。以「鄉土」為名的科目名稱,明顯地踐踏台灣本土語言的正當性;一週一小時的授課時間,明顯暗示這是點綴性的從屬學科;教學經費遠低於英語,更明顯強調政府對於本國語文的毫不重視。

台灣語文 應列正規教學課程

在客委會為挽救客語流失而推動客語認證、教育部則積極推動全民英檢的此刻,我以沉痛的心情寫下這篇拙文,無意批評教育部對於本土語文教育的不作為,而是要提醒從台灣的土地上站起來、受到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進黨政府:面對台灣語言流失的危機,必須擔負起施政責任;單靠單一族群部會推動族群語言認證絕非良策,政府必須從速檢討語文教育政策,將台灣語文列為正規教學課程,提升師資,增加時數,寬列教學經費,才是首要之務。

(作者為詩人,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