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扭轉經濟國際布局的嚴重偏差

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日前表示,政府考慮規劃在印度設立台灣園區,由政府透過開發基金等單位提供資訊及融資予民間產業,一起到印度投資。胡主委的談話,一語道破我國近年經濟國際布局的嚴重偏差,值得在妥善規劃之後,付諸實施,以使國際布局逐漸朝正常方向調整。

台灣近年經濟國際布局最不可思議的,是整體而言,企業把太多投資雞蛋放在中國之籃,投入一個擺明千方百計要併吞台灣的敵國。另一方面,台灣卻彷彿對另一個人口逾十億、對台灣並無敵意的南亞民主大國印度,視若無睹。

從簡單的經貿數字來看,即可對照其間的過與不及。以雙邊貿易而言,去年台灣與中國貿易總額六百一十六億美元,是對印度進出口金額十九點三億美元的三十多倍。若論對兩個大國投資,則我國廠商西進中國的累計金額,官方統計為七百零七億美元,是對印度投資一點一億美元的近七百倍;如果以其他較平實估計的至少一千億美元,則兩者相去達一千倍以上。

這樣的經濟布局,除非有明顯利益差別,否則長遠而言,必將自食惡果。事實上,台灣經貿高度依賴中國,不但傳統產業西進,許多高科技產業也集中轉移中國,已經對台灣外貿及就業產生負面影響,今年上半年外貿出超明顯下降,即反映受中國進口成長減緩的衝擊。世界貿易組織官員本週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還指出中國許多產業將因此成為台灣主要競爭者。此外,觀察中印兩個亞洲大國的經濟前景,只有更凸顯台灣企業一窩蜂前往敵國營商,卻無視南亞民主大國的荒謬。

中國自二十多年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蓬勃發展,惟其在民主、人權、法治進展趑趄,不利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在此同時,中國經濟於繁榮的表面下其實潛藏諸多危機,包括:失業、貪污、疫病、污染、能源、金融等嚴重問題。長久以來,尤其是台灣企業,只想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工,卻無視其金融體系不穩、經濟社會動盪可能加劇的現實,眼光短淺而不明智。尤其自今年五月以來,連續三個月外國資金進入中國呈現明顯下降之勢,台灣企業若繼續忽視此一國際趨勢及事實,對台灣整體及個體必致大患。

相形之下,印度行之有年的法治、穩定的民主政治及其龐大的通曉英語人口,都為經濟長遠發展提供穩健有力的基礎。特別是近年受惠於歐美大企業紛紛把軟體及支援服務工作委託外包,印度的電腦軟體產業及科技服務業大為興盛,加上政府自一九九一年以來對外開放,近年更從廣設經濟特區與加強經貿改革及服務著手,以積極吸引外資,國際間因此對印度的經濟潛力大為看好。美林證券等國際機構指其經濟成長今後十年平均可達八%,經濟起飛的「印度十年」即將到來。

鄰邦日本及南韓近年已經掌握此一機會,躋身印度五大投資國家行列;台灣對印度投資,卻較對菲律賓、柬埔寨投資都不如,足見我們國際布局失衡之嚴重。經濟部鑒於台印產業互補大於競爭,資訊硬體大國台灣,與軟體大國印度之間,其實有許多合作共榮空間。去年以來加緊對印度經貿工作,資訊業者也有台印共同發展平價電腦的構想,其他如生物科技、汽車、機械、觀光等部門,兩國亦存在龐大共同利益。現在加上經建會的台灣園區規劃,如能務實規劃並執行,不但可望有效扭轉長期忽視印度的誤謬,亦將降低經貿過度依賴中國所導致的風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