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村里民大會功能不彰

■林文彬

報載台灣各地的村里民大會,參加的人數愈來愈少。原因是有人覺得,像社區遭竊頻繁,建議裝監視器、派警察加強巡邏;又比如水溝雜草叢生,阻塞排水,建議清潔隊來清,但建議都有如「狗吠火車」。

確實,多數村里民大會的提案恐怕都停留在上述這種「社造(社區總體營造)未開發」的階段,也就是說居民只是說出了自己的需要,而忘了自己是社區的一員,是生命共同體的一環。

其實,在「社造開發中」的社區,應該會討論,何以小偷竊賊多,是不是守望相助少,讓宵小有機可乘,所以,大家要多聯繫照顧,甚至組織巡守隊;又何以水溝排水不良,是不是各戶先檢查清理自家門前水溝,再一起清除公共區域的排水;或如何綠美化環境等等。

當然,進入「社造已開發」階段的社區,居民的討論會是談到一些願景,包括社區美學的話題,如營造綠色家園、開辦社區學苑、打造友善社區、催生文化產業等等有點實際又有點抽象的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想擁有社造「已開發」或「開發中」的「特別待遇」,地方政府恐怕還要加把勁強化行政的創新服務能力;同時提升公共工程的設計與品質,作為回應。否則當我們笑看扭曲的村里民大會,搖嘆社造未開發的淺薄之際,我們也不要忘記,這或許是居民對「地方政府未開發」的無能的無奈回應,才使得村里民大會愈開愈沒趣吧。 (作者為大學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