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水果商機 政府危機

■黃琮琪

大陸開放部份台灣水果進口,掀起兩岸農產品貿易利弊之熱門議題,而面對世界農產品貿易開放,台灣至少已有八年以上之調適經驗,水果出口大陸也是政府鎖定之出口政策目標之一,其未來發展對農民與農業發展之影響,應有合理的解析,以利施政。

新產品市場的產生令人高興,把握商機應受鼓勵,但如未能充分掌握市場資訊,商機也可能轉而成為政府負擔。國內水果價格居高不下情況,加上大陸所開放水果的盛產期已過,讓果農對大陸市場開放的吸引力逐漸冷卻。可是,高市場價格往往容易造成下一生產期的量產,未來外銷大陸市場水果能有效的成長,才能持續維護果農收益。否則,盛產而價格崩跌的情形會再現,其結果又是政府協助收拾殘局,值得加以留意。

諸多台灣外銷農產品中,外銷水果多屬通過進口國家有關的疫病與藥物殘留檢驗標準,並且產出品質與規格均特別就國內外消費者需求與市場競爭而量身訂作,才能長期同時保有內外銷市場。要維持長期出口優勢,必須確認與掌握市場偏好及產品分級,並且重視品質形象與新品種開發,關鍵技術的維護更是重要。依此,當台灣水果可以外銷大陸市場之時,我們到底有多少可以高興的?

台灣水果外銷大陸市場,必須面對其國內廉價水果及各式品級進口水果之競爭,產品等級定位及銷售數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銷往大陸之水果並非特別為大陸城市消費者量身訂作的,在市場上的包裝模式及合理訂價水準仍有待對市場機制的進一步掌握。大陸對台灣水果通關與檢疫程序採取優惠方式,市場競爭優勢有部份被扭曲;就怕大陸方面制度執行面的不確定。在台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容易情況下,將會大幅提高兩岸市場的連動效果,亦即市場價格同步提高與下跌的機會大增,有妥善規劃才能有長期正面效果。以上種種,均需要農民配合政府共同努力思考解決之道。

政府長期推動安全衛生與明確分級包裝分流的農產品,近來更重視生產來源標示與產銷技術的提升及農業科技知識外流的控制,與台灣農業走向國際化與自由化趨勢因應之道符合,不應因為水果外銷大陸一事而自亂陣腳。落實既有農業政策措施與提高執行成效,以因應快速變動的國際市場環境,才是當務之急。

(作者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