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北縣升格案國民黨不應機關算盡

為了兌現所謂的馬英九政見,立法院趕在本月初快速通過了地方制度法修正案,這個被外界指為是為台中縣市於民國九十九年合併升格量身打造的急就章,最近引發各縣市反對差別待遇要求一體適用的呼聲。其中台北縣單獨升格案甚至傳出國民黨自己做莊、行選舉奧步的謠言,我們認為為因應新時代的國家競爭力,對台灣國土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實屬刻不容緩,在完整的藍圖未具體揭示並獲公民認同前,任何一黨之私、一人之私、不以人民福祉為念的操作,都應該受到最嚴厲的檢驗,在眾目睽睽之下主政者必須強力自我約制。

在各縣市紛紛表態下,全國目前至少已經出現了七個升格案版本,包括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雲嘉的合併升格案,以及台北縣、桃園縣、彰化縣的獨立升格案,之所以發生爭先恐後現象,問題出在府院只從政見不能跳票的管見著眼,未就統籌分配稅款可能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同步提出整體配套,加以這次地制法修正時,立法院同時做出了附帶決議,未來內政部不能單獨就哪個縣市可以升格逕行決定,必須由地方縣市提報,並須經縣市議會同意,馬英九原本由上而下的算盤被推翻為由下而上,為了避免淪為弱勢的次等國民,於是輸人不輸陣的一窩蜂因而蜂起。

依照馬英九的政見,除明年台中縣市合併,民國一○三年台灣將重新劃分成「三都十五縣」,屆時有北、中、南三都的構想,現在已受到挑戰,其中由台北縣市與基隆市合併的「北都」,在台北縣要求單獨升格的民意呼聲下,傳出有可能提前單獨完成,甚至本應在今年底舉行的縣長選舉,出現「延選」之說,箇中並且陰謀論盛行,在在使致升格的美意被不當的政治運作所污損,予人治國粗糙無方的負面觀感。

人口已超過三百八十萬人的台北縣,從各種條件評比確實極有資格升格,最近兩任縣長都曾公開提出台中縣市升格不應比北縣早、否則辭職的政治承諾,但是從最近半年的過程演變卻十分啟人疑竇,去年周錫瑋積極向中央爭取升格時,馬英九曾遲遲未予接見,讓周縣長一度失聲,到近日高密度的重申,甚至在日前縣議會專案報告時再次強調:如果北縣升格為院轄市比台中縣市慢一天他就退出政壇。此舉是否顯示馬英九與國民黨方面對此已有政策默契?政壇議論紛紛。

從台中縣市升格案與台北縣有可能單獨升格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幾十年來最有條件升格的台北縣遲遲不能升格,或者馬政府原計畫五年後與北都一起升,現在竟突然有可能升格,其實升不升格、升格的快或慢一直都掌握在國民黨手上;至於升格的考量,則似乎機關算盡,特別是國民黨之前一再發表台北縣將在第三波提名,現在突然冒出延選的可能,媒體也出現「延選救北縣」的聲音,延選與北縣縣民的福利何干?說穿了是救選情低迷的國民黨自己,因而被在野黨抨擊為「奧步」,若是以民為本,假使這位縣長真的民調與政績不佳,亦應如時面對民意,何以還讓他多做一年?故為一黨一人算的譏評迅速蔓延。

台灣行政區域早該行政規劃,日治時代台灣不過是日本多個殖民地之一,日本國首都遠在東京,但是統治五十年間,針對台灣的行政區劃,當時是由高等文官組成小組先後七次調整,從最初的州縣到最後的五州三廳;相對於此,二次戰後國民黨來到台灣五十年間,環境變化至鉅,社會從以大家庭宗族制度為主改由小家庭遷徙人口取代,產業由當年的農業到今日高度倚賴進出口,成為工業、商業、服務業,人口增加更是懸殊,但是這個立都於台北的政府,從未定下心來謙卑嚴肅的規劃與治理,即使現在要升格都是板塊拼圖式的套用,實在距離實用與理想都很遙遠。

因此,對於各縣市群起提報的升格案,馬政府有必要放在國土整體規劃的大格局下審慎思考,尤其要與選舉得失明確脫鉤分開處理,以禁絕「靠升格作弊護航」的眾口鑠金,若企圖以一黨獨大的權力胡作亂為,人民看在眼裡,也勢必會成為年底選舉的現成素材,因小恐怕將會失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