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最優的觀光資源

◎ 李寶珍

有些中國觀光客居然在野柳的岩壁上刻字留念。政府一方面似乎為了短暫的經濟效應不得不歡迎他們來消費,另一方面卻又擔心他們對於台灣自然、生態造成衝擊,陷入兩難。其實,當台灣大力推銷觀光時,是否也忽略了另一塊市場—自然生態之旅(ecotourism)。

筆者在四月一日晚上和學校同事至台大的保育社,參加了一場座談會,主講者是一位加拿大的鳥類學者Jo Ann MacKenzie女士。她曾任加拿大卑詩省鳥類協會理事長,去過三十八個國家,至今已看過的鳥類約四千多種,台灣很多政府官員也聽過她的演講,她對於推展台灣的鳥類生態之旅不遺餘力。

MacKenzie女士在座談會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配合豐富的圖文介紹,加上她本人實際的觀鳥體驗,向台大的師生介紹何謂ecotourism,以及世界各國如何行銷自然生態之旅,並且舉出具體的數據顯示自然生態之旅的經濟效益。她再三強調政府的支持是促進成就自然生態之旅的最大推手。

上一期的天下雜誌也有一篇報導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文章,指出台灣擁有三千六百種植物、五百多種鳥類、近四百種的蝴蝶,我們有高達十五萬種生物,佔全世界物種數量的一.五%,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名列世界前茅。上帝既然賜與台灣人民如此珍貴的自然資產,我們豈能不善加珍惜、好好運用呢?

相較於前述刻字事件,發展自然生態之旅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事,我們不必大興土木,不必蓋豪華旅館,甚至不必擴建道路,只要維護好原本的生態環境不遭破壞,不做過多的人工修飾。而且這些來台的觀鳥人士,多是專業的退休人士,素質高,懂得尊重當地的自然生態與人文,不會橫加干擾甚至破壞。

有高水準的人民,才有完整豐富的自然環境,也才能更有本錢向全世界行銷台灣之美。MacKenzie女士最後以三點和與會者共勉:一、除了相片、回憶,什麼都不帶走。二、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下。三、除了殺時間,什麼都不殺。願生長在寶島的你我,都能成為自然生態之旅的推手。(作者為國中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