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觀看和凝視

「海角七號」的台灣電影潮過後,是否看見好景象了?未必。

看看「橫山家之味」、「無家可歸的中學生」和「東京奏鳴曲」這三部日本電影,在現代社會中的家庭,人間關係,特別是面對經濟景氣低迷的現實,許多人也許從這樣的異國電影去尋求凝視和觀看的心境。

相較之下,許多台灣電影,特別是電視劇,是沒有真正生活形貌的,常常抽離掉現實性,也抽離理想色彩,人們無法從觀賞中學習到什麼。一個無法從政治困境脫身出來,有效建構自己的社會,反映在影視情境裡的病徵很明顯。

日本人曾批評自己國家的電視現象為「一億人口白痴化」,若在台灣,我們如何批評自己?

現實必須放在「場所」來觀照,但台灣的電影和電視劇裡,「場所」常常只是「場景」,時間和空間缺乏歷史和現實的現場和真實性。我們既無法處理歷史:台灣的或新移入者的;也無法處理現實:當下社會的處境,像政治糾葛或經濟困頓課題。

在「橫山家之味」裡,也可以看到台灣的家國意味,在都市的子女和在父母之家的關連;同樣的,在「無家可歸的中學生」裡,同樣可以看到類似處境,無法被自己父母照顧的子女面對的生活;而「東京奏鳴曲」更呈現了一個繁華大都市面臨的困頓性,讓人想到台北,更想到台灣。

在東京的一個職位經費,可以從中國大連雇用三個工作人員,這是「東京奏鳴曲」裡,公司的一位總務課長失業的原因。失業潮豈止因為全球金融風暴,更因為中國因素。日本電影裡都有這樣的問題意識了,台灣相對於中國更缺乏國家條件,卻又更缺乏問題意識,反映在電影、特別是電視裡,提供了什麼視野?

我們在自己國度的許多電影和電視裡:觀看和凝視,得到了什麼?還是失去了什麼?(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