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官官不相護

人治與黨國體制最常見官官相護的腐敗現象,它反映統治階級的傲慢,和被統治階級的無奈。要走上民主法治的正途,必須就法論法,是非分明,各盡職守,層層節制,官官不相護。

美國司法部長霍德勇於認錯,撤銷對前國會參議員史蒂文斯涉嫌腐化案的起訴,和聯邦法官蘇利文撤銷對史案的判決,就是成熟法治最鮮明的例子。

史蒂文斯接受商人修繕房屋,二十五萬元費用分文未付,並違法隱匿此項餽贈,都是不爭之事實,廉政組檢察官將他起訴,去年大選前由陪審團認定有罪,史蒂文斯以四千票之差敗選。

問題是檢方為證明史蒂文斯蓄意隱匿餽贈,在處理證據及證人時屢見違規,備受法官責難,其中最嚴重的是提出明知是不實的證據,和在審判前未將對被告有利的證據與資料提供被告律師。

史案判決的關鍵是證人艾倫出庭指證,有人傳話,史蒂文斯發函催促修繕費帳單,只是為保護自己而做個樣子,叫他不必理會。但是,檢方在法院判決後才提交被告的偵詢紀錄,卻顯示艾倫說他「不記得」與中間人有這段對話。

檢方違規隱匿有利被告之證據,讓司法部長採取斷然措施,撤回起訴,法官撤銷判決,不再重審,並下令調查檢察官蔑視法庭及處理證人與證據的不當作為,原告反成被告。

司法部長不替部屬護短;民主黨的司法部長承認檢方技術性錯誤,替共和黨政客脫罪;法官不容許檢察官違反公正審判原則,不惜主動調查檢方的違規;這些決定都以建立公正、公平的司法為目標。

從史案看陳水扁家族隱藏鉅款案,特偵組對扁案證人及證據的處理,顯然漏洞百出,無怪有些美國學者質疑檢方及法官的公正性。司法體系的角色如不定位在伸張正義,只知不擇手段故入人罪,違公平與公正原則,則司法公信無法建立,社會也難以和諧。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