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在政治困阨裡嗚咽的歷史

李敏勇

二戰結束六十週年前夕,為紀念甫過世舞蹈家蔡瑞月的一場跨國界戰前戰後歷史與文化省思研討,以「三十年代的現代思潮 - 日本與台灣經驗」為名,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蔡瑞月的人生再度在歷史脈絡中顯現。

典型日本時代形成的台灣舞蹈家,蔡瑞月(一九二一 - 二○○五)的人生印記著台灣歷史 。做為女性的台灣現代舞蹈先驅,日本明治維新發展出來的近現代化情境吸引她,並在她走上舞蹈之路時引領她的歷程。

二戰結束,國民黨中國統治台灣。使蔡瑞月的人生充滿陰影的是「祖國」的噩夢。以「光復」之名,實為進佔之實讓台灣「降服」的二戰後歷程,印記在蔡瑞月人生的是充滿創痛的傷痕。

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國民黨中國尚未潰退到台灣,左右翼中國知識份子文化人短暫在台灣接觸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知識份子文化人,形成接觸的火花。蔡瑞月在這一時期與在台灣大學任教的中國詩人雷石榆 - 一個曾留學日本的知識份子文化人,相戀結婚。

但是台灣現代舞蹈先驅蔡瑞月與中國詩人雷石榆的結合,不能不面對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以及其後國民黨中國的清鄉肅殺,還有國共內戰的敵對肅清:白色恐怖陰影。雷石榆必須因躲避國民黨的迫害而逃離台灣,回返中國,以致蔡瑞月獨力撫養孩子雷大鵬,這個孩子後來也成為舞蹈家。

蔡瑞月醉心於舞蹈,自己也因雷石榆的原因在國民黨中國的政治牢獄中被禁錮三年,在綠島的監獄中留下形跡。即使顛沛如此,她後來仍為舞蹈的生命以「中華舞蹈社」之名委曲求全。一九八○年代並且帶著自己的孩子流亡移民至澳洲,離開自己的土地。共產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一九九○年,她和孩子去中國與孩子的父親 - 雷石榆會晤時,使君並已另娶成家,他在一九九六年以八十五之齡逝世。時代的困阨就這樣寫在台灣人的生命歷程。

二○○五年客死在澳洲異鄉的蔡瑞月,骨灰回到台灣。政黨輪替後的政府給予她尊崇,但台灣的「中國」困境並未真正解決。蔡瑞月的舞蹈家生涯,一種解放身體的詩歌在沒有自我解放的政治困阨裡,繼續嗚咽著。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