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由詭異的統計數字看政府政策之偏差

日前陸委會公佈一項統計,指出今年一到四月台灣對大陸出口佔全部對外出口的比率高達二十六點七八%,並警告說,這一數字顯示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逐漸升高,相對增加台灣的外貿風險。

我們肯定陸委會列舉數字指出我國對中國出口依存度過高的用意,不過也要反問:「我國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只有二十六點七八%嗎?」事實是沒有那麼低。依主計處統計,我國對中國出口比重在去年第三季即已達三十七點一一%(對美國則只佔十六點六三%),由於今年前五月我國整體出口表現不佳,但對中國出口仍然維持兩位數成長的情形來看,我國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只有增加而應無降低之可能。

那麼陸委會二十六點七八%的數據如何而來呢?顯然,兩者之差異出於統計對象範圍之不同,陸委會的數據不包括我國對港、澳之出口,而後者則將其包括在內。那麼陸委會在評論我國對中國之出口依存度時為何不採包括港、澳,而偏偏要挑選較低的一方,就相當令人納悶了。說好一點,是官員基於「兩岸三地」大中華思惟意識形態的選擇,但也有故意壓低數據藉以誤導民眾及決策之嫌疑。若真的因此而影響到國家的決策,其問題絕不單純,不能等閒視之。

此種統計數字之誤謬,在台灣所在多有,也是台灣當今決策危機之所在。經濟部統計的我國對海外投資金額並未包括中國大陸,但在計算對大陸投資佔我國海外投資之比率時,其所使用的分母(海外投資)就包括對中國大陸之投資,顯然經濟部採取的是雙重標準,並以有利對中國之投資作為選擇之準繩。

更妙的是,政府對兩岸經貿之分析、研究所依據的數字,在投資一項,均使用經濟部發表之對大陸投資統計,依此統計,我國對中國投資之累計金額為四一二億美元(至二○○四年底),但此一數據可靠嗎?其與實際乖離之程度,以相差十萬八千里來形容也絕不為過。本年四月,美國國會召開的美、中經濟及安全調查委員會,有一份有關「中國科技發展」之報告(by Ernest H. Preeg)。該報告指台灣是對中國投資最多的國家,約佔中國所接受的海外直接投資(FDI)金額之一半。中國所接受的FDI,依中國商務部之公告,至去年年底止為五六二一億美元,依此其一半應為二八一○億美元。我們也認為,二八一○億美元是比較接近事實的我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金額。此一實際投資金額與經濟部所發表的四一二億美元相差達二三九八億美元,換算新台幣為七兆六七三六億元(以三十二比一計算)。這是何等可怕的乖謬!問題是,我國官員長期以來以此作為我國經建計畫之依據,並大言不慚地說,「我國對大陸之投資仍然次於港、美、日,排名第四」,依此所推演出來之結論及所計畫之各項國家經建藍圖,當然不符合台灣經濟實情,若不出岔子才是真正的怪事。近年來我國國際競爭力之節節下降,出口成長率之萎縮,當然與此錯誤之統計數字有密切關聯。

難道我國的經濟官員真的估算不出那些中國各地的台商產業聚落所投入之資金規模?那些台商的土地、廠房、機械均在,為什麼不加以估計,或請研究單位估算,作為經建及制定中國政策之參考?為何一直將錯就錯不思改進?欠缺堅強的國家認同、敷衍塞責、意識形態都是因素之一。此次陸委會明知對中國出口依存度已達三十七%或以上,而仍然月月公佈除去港、澳的大陸為對象的較低數據,就是官員們將錯就錯不思改進的不良示範,表面上說是為了要符合兩岸三地之思惟原則,實即在降低國人之警戒心,對國家經濟安全而言是一大諷刺。

陳水扁總統已數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有效管理」之重要性,甚至宣告「管理做不好寧不開放」的政策。若此次的宣示是玩真的,我們希望陳總統也能督促各部會,尤其對中國經貿政策有關單位,先做好各項統計工作,拋棄一中架構及兩岸三地之思惟,除去一些誤導國人的統計數據,因為有正確的統計,才能正確把握現況,也才能做出正確有效的管理政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