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要簽ECFA? 看看香港這面鏡子

支持台灣與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者,經常以香港與中國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為例,指稱香港經濟因為簽署此一協議,得以渡過SARS的難關,從不景氣的泥淖中脫困。但是CEPA果真是香港的救命仙丹,為香港帶來榮景?日前應邀來台的香港職工會聯盟組織則以自身經驗,有力駁斥此種建構在虛幻假象之上的美麗謊言。香港工聯幹事宋治德指控,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後,香港產業空洞化,勞工處境惡劣,薪資所得下降,貧富差距拉大,而港府的最大問題,「就是什麼都依賴中國」。

香港的「一國兩制」,是中國對台灣統戰的展示櫥窗,因此香港在主權移交中國後,現有制度並未馬上被中國化,似乎在謹守對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然則此種景況只是一種假象,中國儘管刻意維持香港特區政府的自治形象,暗中卻透過各種方式與手段滲入整個香港社會,使得其徒有五十年不變的特區之名,卻逐漸落入中國的實質掌控。其實,香港在英國的統治下,固然依據英國民主制度,建立了嚴明的法治,以及效率、清廉的官僚行政系統,卻未擁有反映民意的議會與立法機制。換言之,英治時期的香港擁有法治下的人權,卻缺乏具有主權內涵的民主。

平心而論,這可能是殖民母國所能給予殖民地的極限了,也就是殖民地的宿命如此。另一方面,英國統治下的香港,經濟發展成就亮眼,不但被譽為英國女王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也獲得了亞洲四小龍的封號,因此,如何建立一種香港經濟依賴中國的模式,乃成為中國打造控制香港的政治工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英治時代,香港是亞洲金融中心,其經濟體制是向全球開放的自由系統,與全球經貿網路緊密掛鉤,是香港經濟繁榮的成功要素。在此全球化架構下,中國接收香港之初,著力點有限,不幸的是,香港在二○○三年不但遭逢中國傳來SARS惡疾的肆虐,人心惶惶,市況蕭條,經濟負成長,失業率攀登新高,中國此時扮演救世主角色,拋出CEPA以及開放中國觀光客到香港自由行,成為在怒海中浮沈的香港人的一根浮木。在此生死存亡之際,香港人無暇深思與反抗,只能簽下此一讓中國完全控制其經濟的賣身契,並且叩謝中國的皇恩浩蕩。

當前馬政府無力解決經濟困境,卻堅持走親中路線,台灣所面臨的惡劣環境,簡直就是當年香港簽署CEPA時的翻版,加上中國為了增添馬英九親中籌碼,減低其簽署ECFA的阻力,由溫家寶一句「爬也願意來台」作定調,以安利萬人遊台團作先鋒,從上而下在中國各地大量運送中國觀光客來台,製造中國觀光客提振台灣內需的假象,如此一來,ECFA的簽署便會水到渠成。但這些短期內增加的中國觀光客,幾乎都是在團費腰斬,台灣業者幾無利潤的情況下成行;量多好看,實際助益有限,這才是最近中國觀光客激增的真相。

實際檢視,在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中得利的,乃是少數向中國表態輸誠的大財團,他們獲得中國恩賜的特權,甚至參股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而大獲其利,而多數受薪階級卻因企業加速移往中國,與增加雇用中國低廉勞力而嚴重受害,薪資水準降低,失業情況愈加嚴重,貧富差距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多數香港人的困苦處境,卻被表面的繁榮所掩蓋。香港工聯已經向台灣人民清楚告知香港簽署CEPA的真相與教訓:CEPA未簽前,大財團、親中媒體與學者拚命散播不簽CEPA便會邊緣化的謬論,等到簽署後,香港確實沒有邊緣化,卻已中國化,而且失去了最寶貴的全球化,其經濟之榮枯不再與全球經濟連結,也不再是任何香港人或企業的努力所能改善,而是完全仰賴中國的鼻息。

總之,香港簽署CEPA後,已由昔日的全球經貿網絡的活躍參與者,淪為一切依賴中國的經濟殖民地。有此香港慘痛經驗作為殷鑑,台灣人民豈能坐視馬英九假兩岸經濟合作、振興台灣經濟之名,簽下ECFA,讓台灣賣給中國的香港式悲劇重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