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外貿出超銳減產業西進乃為元凶

台灣逐漸嘗到產業大舉西進,經濟向中國傾斜的惡果。據財政部統計,今年一至七月,我國貿易出超金額僅七點五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銳減八十四點三%,預估今年出超金額可能創下自民國七十年以來的新低紀錄。過去,我國每年出超動輒超過百億美元,民國九十一年並且創下一百八十億美元的驚人紀錄,三年後卻面臨出超銳減,甚至入超局面,固然與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高漲有關,但對台灣經濟造成最大傷害的癥結,其實在於台灣接單、中國製造的出貨比率急劇提高,亦即產業西進,才是導致台灣經濟逐漸向下沈淪的元凶。

在台灣的總體經濟結構中,製造業的比重雖然日漸降低,但仍佔有四分之一的比率,因此製造業的興衰,實為經濟能否成長的關鍵。偏偏這個扮演台灣經濟成長核心動力角色的製造業,先有傳統產業在一九八○年代時大舉西進,繼之科技產業也在一九九○年代全面西移,使得支撐台灣經濟的兩大支柱,幾近腐蝕一空。在傳統產業西進之前,台灣的自行車、雨傘、鞋子、成衣等輕工業產品的外銷產量幾乎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傳統產業西移之後,我國曾經引以為傲的加工出口區、工業區,面臨廠商紛紛關廠,大片廠區無人進駐的淒涼景況。而中國則迅速接收我傳統產業外銷的成功經驗,再加上廉價勞力、土地所形成的競爭優勢,更是席捲全球市場。

傳統產業西進後,幸而科技產業異軍突起,替台灣經濟撐起一片天。然而,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重心,在代工製造,而非研發與品牌行銷,因此最後仍重蹈傳統產業西進覆轍,在九十年代起,開始大舉前進中國。於是許多原先世界第一的「台灣製」科技產品,又逐漸變成「中國製」了。台灣科技產品出口力道萎縮,中國則宣稱在科技產品的硬體方面已是世界第一;但是,根據外資機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出口商排名前一百大當中,外資企業已經超過半數,其中台資企業就高達二十一家。而台資泛鴻海集團的鴻富錦精密工業拿下出口榜首,去年出口金額達八十三點五一億美元,屬於廣達集團的達豐電腦公司則居第二名,出口額亦達八十三點零三億美元,其他台灣知名科技大廠,包括仁寶、明基、英業達、友達也都排在五十名之內。經濟部的統計也顯示,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重,由九十二年七月二十三點八五%,經過短短兩年時間,便大幅揚升到九十四年六月的四十點五%。而電子產品在同一時期內,更是由四十五%升高到七十四點七六%。換言之,我國製造業核心的科技業到了今年六月,竟然有四分之三的產值都移到中國生產,難怪同樣面對國際原油與原物料上漲的不利因素,我國今年的經濟表現卻遠遜於其他亞洲鄰國。

韓國近年來的經濟成長令世人稱羨,不少國人也喜歡拿台韓的發展作比較,有研究機構特別讚譽「韓流」的成功,不只在於流行風尚,而是全球性的品牌。其實,韓國對中國投資,是一種先鞏固根本之後的產業擴張,但台灣的產業西進卻是一種連根拔起式的外逃,兩者之間的不同,造成今日台韓經濟實力的一消一長,也種下台灣經濟沈淪的惡因。而今年外貿出超金額銳減,恐怕只是才剛浮起的冰山一角而已。這種西進所造成的惡果,執政當局必須嚴肅面對,提出改善之道,否則台灣經濟向下沈淪將不知伊於胡底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