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沒有青山 哪來綠水

■文祖湘

颱風過後的缺水,絕對不是納稅守法、克盡義務的任何國民所應該承受的無奈宿命和痛苦,更不應該是一個大有為的政府可以用任何藉口、託詞來辯解或卸責的天職。去年九月艾莉風災造成桃園地區十九天的大停水,已給了政府莫大的警訊!

去年桃園大停水期間,包括水利署和自來水公司等都十分賣命地在石門水庫壩頂完成宣稱可以抽取表層水卅萬立方公尺的緊急取水工程,可是「馬莎」風姨裙襬輕掃,這項花了十億元的工程馬上破綻百出!

其實這就跟行政院長謝長廷急於爭取編列八年八百億預算,都只著眼於防災下游的治水工程,卻根本忽略了治山防洪必須從上游源頭的森林山地做起的重要性一樣,始終無法跳脫「可以用新工程來補舊工程漏洞」的「工程萬能」、「人定勝天」錯誤迷思!

原來台灣的河川打從上游源頭開始,所流經的地區不管是水源區、集水區,也不管是森林地、山坡地,勤奮努力的台灣人民總會將這些地質屬天然災害敏感的生態用地,變成種種高經濟價值的生產用地,甚至活動強度深鉅的生活用地。前者例如種植茶樹、檳榔和高冷蔬果等以及接踵而來產業道路的配合闢建等;後者例如政府近年來卯足全力積極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所帶動的休閒農場和民宿之興建開發等。

因此,清除水庫淤泥和增設淨水場等重大工程和決策,固然都是行政院、經濟部等中央層級才能做的決定,但地方政府對於應該嚴格把關土地使用和建築管制的責任又何嘗沒有疏失?要知道,在人民心目中,政府就只有一個,沒有中央與地方之分。讓民眾飽受無水可用的苦痛,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是脫逃不了責任的共犯! (作者為宜蘭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