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關稅跳脫」看ECFA

◎ 連科雄

面對東協加一於二○一○年生效,以及東協加三於二○一五年生效後,日本及韓國與我國高度競爭的商品,如半導體、TFT-LCD、石化、機械等,可以在免關稅的優惠下,進入佔我國出口比重約一成五的東協市場;而台灣產品除部分在WTO架構下適用零關稅外,其他則需面對約六%的稅率,相當於我國產業目前的淨利率,台灣確實是處於不利的位置。何況,這些產業佔台灣的產值近二成、佔台灣的GDP近一成五,若是任其凋零,對台灣日益惡化的失業率自然會雪上加霜。然而,無論是CECA或是ECFA,就本質而言,兩者皆在於促進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經貿自由化,而非台灣與東協,或台灣與日韓之間的貿易自由化。亦即,即使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台灣所生產的產品,依然並未享有與東協會員國間的關稅優惠,更遑論是與日韓之間的自由貿易了。

經濟學上所謂的關稅跳脫(tariff-jumping),意指廠商之出口若面臨較高關稅,則其會選擇可以逃避關稅負擔的地方進行生產。例如,當年日本汽車業面臨出口到美國的關稅壓力,於是便前往美國設廠進行生產。相同的道理之下,若是未來東協加三生效後,由台灣生產的商品出口面臨較高的關稅,台商便會選擇到適用低關稅的境外區域生產,此即東協加三對於台商所造成的關稅跳脫效應。在此情況下,台灣的製造業便會相形萎縮。然而,這只是故事的前段。

事實上,經歷近二十年的全球化發展,台商的投資設廠早已遍及東協及中國,因此,東協加三的效應並不會使得台商失去競爭力,而是在台灣設廠失去競爭力;進一步探究問題核心,即在於台灣的產業結構。若是固守原本與韓國高度競爭的產業,則東協加三之後,這些產業勢必更加外移,方能因應關稅所造成的成本推升。除非台灣能轉型至提供這些產業更為前端的原材料及技術授權,否則,即使簽訂ECFA,台商依然會關掉台灣的工廠。不僅如此,台商為符合原產地證明的規定,於中國生產的比重將更加提高。

反之,若是台灣能從與韓國高度競爭並對日本技術高度依賴的困境之中跳脫,走向北歐以創新帶動新產業的發展模式,則東協加三對於台灣的影響,就如同東協加三對於北歐的影響一樣,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台灣是否與中國簽訂ECFA,僅是實現兩岸之間的經貿正常化,並非解決東協加三所帶來的壓力。反倒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性,在兩岸之間是否應經貿自由化的爭論中被淹沒,台灣產業的未來發展願景,此一真正重要的議題反而是失焦了!(作者為國貿博士候選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