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募兵制≠戰力保證

◎王志鵬

近日媒體兩則報導,一是馬英九總統在相關會議中強調推動全募兵制的政見,顯見其意志之堅決;二是拜經濟不景氣之賜,大批的失業畢業學子徵詢國防部近期募兵情況。

不過,依據審計部調查發現,國防部從二○○三年到二○○七年共招募三萬四千多人,但是這些志願役士兵在部隊部分擔任文書、駕駛、資訊、一般勤務等,技術門檻較低、訓期短、替代性高,相關工作由役男即足以勝任,與募兵制宣稱甄選優質專業士兵,擔任長期經驗累積的技術性職務目標不合。

國防部、各軍司令部都沒有對已經招募的士兵的訓、用,是否符合用人單位需求實施考核,也未評估募兵政策是否達成預期成效。個人曾洽詢審計部,期能獲得更細部的資料,以解析其中原因,不過該主管表示該資料雖非機密文件,惟在國防部反對釋出情況下婉拒。

推動全募兵制之成效關鍵,國防部並非不知道,正如部長陳肇敏去年九月三十日以「在關鍵時刻的關鍵武力」為題發表演說時所述:「…推動全募兵制有三項顯而易見之關卡:『法條規範之調整與修訂』、『人員維持費預算之獲得』以及最核心問題的『國民從軍意願』…」。目前相關法令修正並不純熟亦未完備,政府為全力拚經濟因而不願投資過多的軍事裝備,卻強力致力於耗費龐大的全募兵制,而目前募兵成效之提升係拜經濟惡化失業所賜,應徵者主要多以薪資為考量,因此其中充滿矛盾與弔詭。

個人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一場學術座談會中即大膽提出,國安會的「莫瑞論述」只是政策試探,以目前國軍內部文化,全募兵制推動若不是像以往採取鄉愿不得罪齊頭式裁減,則憲兵、聯勤、後備司令部及部分陸軍將是首批被裁併的單位,國防部應思考如何防範國軍兵力出現的M形化現象。不過,據了解,現場部分地面部隊上校級軍官頓時氣急敗壞,顯見國軍研讀戰略層級軍官對在現行政府主導國防政策下,未來國軍兵力結構的變化與影響,仍沒有統一的認知,且各軍種存在非常大的歧見。

(作者為備役海軍上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