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新莊副都心 電影救星

■羅樹南

日前擔任國家電影資料館(以下簡稱電資館)董事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副教授陳儒修先生,透過媒體籲請行政院謝長廷院長在開發文化創意與數位內容產業前,先搶救台灣電影史料的心聲;而七月三十一日陳水扁總統視察新莊地區基層建設時,台北縣林代理縣長向陳總統請命,希望中央儘速核定國家電影文化中心進駐新莊副都市中心,兩者實為異曲同工。因為,成立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就是搶救台灣電影史料的具體步驟。

根據陳副教授的說法,電資館位於樹林工業區之片庫,存放的是台灣最珍貴的電影文化資產,但影片的存放規格與條件不合標準,而且一旦失火,這些電影文化資產均有可能於瞬間化為灰燼。另外,片庫承載重量遠超過工業廠房設計標準,台北盆地如果發生五級以上地震,片庫建築物可能會被震垮,電影文化資產就會遭到毀滅性的損壞。

因此,新聞局前局長林佳龍與前副局長洪瓊娟,曾極力促成台北縣政府無償提供區位優越的新莊副都心土地,以興建國家電影文化中心。但隨著兩位正副首長的卸職,這項搶救台灣珍貴電影文化資產的政策,似已遭遇困難。

電影界的前輩如辛奇導演、李行導演等以及電資館的員工,從民國八十年開始期待完成「維護保存電影文化資產」的法源依據,以及興建一棟符合典藏標準又可以展示成果的硬體空間,雖然這個期待迄今可能仍是空中樓閣,但十多年來,每當絕望之時,就會出現一絲希望。

電資館位於樹林工業區的片庫就在斷層帶上,遭遇五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頗高,雖然至今尚無任何災害發生,然而,目前片庫因經費短少而克難的典藏條件,實無法達到建立一個完善的低溫低濕度的典藏空間。依專家提供的「IPI輪測」的科學數值推算,片庫中所有的影片文物有可能在五至三十年內急速劣化殆盡。因此,國家電影文化中心的興建,非常值得我們期待,因為這是台灣電影文化資產獲得救贖的開始。

(作者為國家電影資料館行政組組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