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天刪掉的一句話

◎ 花逸文

看到昨日自由廣場陳翠蓮副教授的投書「三中胡稿二二八」,及中天電視台的「二二八泯恩仇—二十一師興亡錄」節目,身為《國共內戰中的台灣兵》一書的作者,我有以下看法:

該影片第三段引用本人書中所寫戴國汀先生的話,冠以「台籍解放軍上海殲滅二十一師」的副標題,再加上「老天藉著解放軍的手,了卻了亂世中的一段恩仇。」「二十一師與台灣人的再次相遇,或許就是要將恩怨留在上海灘頭,留在上個世紀。」等等旁白,我覺得很容易使觀眾誤會戴先生的原意。

戴國汀先生所述原文中有:「我們在上海聽到這個二十一師也在高橋,我們連上有五、六個台灣兵,每個人都很氣,他媽的!當時真有點報仇的思想。」「他們投降的人跪在地上,我們拿著機槍還是把他們掃掉,沒辦法,太氣了。台灣兵是因為『二二八』而氣,其他人是因為死了太多同志而氣。」(178-179頁)

該影片刪去了最後一句「其他人是因為死了太多同志而氣」。「其他人」是指中國籍解放軍,再加上「我們連上有五、六個台灣兵」這句話,可以得知口述者原意是台灣兵在這場戰役中雖有報仇的想法,但另一方面,在解放軍中他們並非多數。其他中國籍的解放軍則是為自己同志報仇,和「二二八事件」並無相關。

我覺得如果閱聽人看了這段節目,因此得到了「以台灣人為主的解放軍部隊在上海殲滅了二十一師」或是「解放軍打二十一師是替台灣人報仇」的結論,就太超出口述者的原意了。

(作者著有《國共內戰中的台灣兵》)

譴責煽動省籍情結

◎ 劉明暉

三中等媒體播出的「二二八泯恩仇—二十一師興亡錄」專輯,昨天貴報已刊出政大台史所陳翠蓮副教授的強烈批判,二二八大屠殺乃不分本省、外省,只要是人,都應該要求真相水落石出,一個以「泯恩仇」為題的節目竟藉機煽動省籍情結,自然該受譴責。二十一師在上海灘的死,明明是有人偏袒嫡系,叫非嫡系的軍隊去送死,怎麼變成了「老天的懲罰」?這和網路上有人把去年五月十二日的汶川大地震說成是老天對二十一師餘孽的報應(當年二十一師師長,四川三臺人的劉雨卿,就是在四川災區招募川軍)這種歪理有什麼差別呢?

回到二二八的責任,影片為何不提:是誰在三月八日、九日兩次主動召見整編二十一師師長劉雨卿?劉雨卿又是向誰直接報告平亂情形?當劉雨卿的部隊缺山砲兵,又是誰親批「如擬」,配給山砲十二門、彈藥一千二百發?為何不提劉雨卿隨政府遷台後任國防部中將參議,一九六九年遞補國大代表?為何不提事件的元凶?不提負次要責任的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軍政人員?當國民黨三中全會追究陳儀責任時,又是誰認為那是不負責的挾怨報復,獨斷專行力保陳儀?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又為何受到擢升?不提事件的「決策者」,不但是對歷史的簡化,更是替該負責的人開脫。

從「二二八泯恩仇」,我們看到預設立場的媒體是如何依據其意識形態建構所謂的二二八故事,然後透過這種「優勢敘事模式」,提供特定立場的觀點與視野,進而改造觀眾的歷史記憶。也許,轉型正義要落實,要從警覺媒體的建構,作一個耳聰目明的觀眾開始。

(作者為前資深國會助理)

又是「中」國謊言

◎ 泰穎

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為塑造開明形象,在公開場合大上網路與網友暢談政策,其中還有一名自稱來自「台灣高雄」的「網友」,大讚「祖國德政」,希望祖國能速速實現統一大業。

不過少數還擁有查證精神的媒體發現,此位「高雄網友」自稱職業是農民,用字遣詞時所使用的華語又和台灣慣常用法極不相同;而媒體所採訪的「正港」高雄農民,又信誓旦旦自己的生活空間容不下電腦與網路,也讓中國政府這番統戰伎倆又被看穿。

這事情的教訓是:在台灣當前政治環境與國際地位「國不成國」的窘境當中,我們必須透過網路保持對世界最低限度的參與。倘若網路上沒有了真正來自台灣的聲音,那麼全世界都會認為台灣自甘受宰制,而台灣人也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網路時代之下被剝削而沒有聲音的人群。所以,台灣人啊,要上網!(作者為數位文化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