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澄社評論》CECA不能這樣搞

◎ 盧世祥

馬英九政府執意與中國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在社會引起極大爭議。對中國來說,這是對付台灣「以經促統」戰略的又一招,意在透過東協加一等區域合作協定打壓並壓縮台灣經貿國際空間之後,再以「一個中國」陷阱開一窄門,讓台灣墮入彀中,邁向經濟統合而無以自拔。就台灣而言,從李登輝前總統的「戒急用忍」,到民進黨執政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或「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都在設法處理「以商逼政」,避免只見個別利益的商人結合親中勢力,聯手把台灣推向最終受中國宰制的不歸路。現在,主張「終極統一」的馬英九執政,我國面對的卻是「政商結合」;不待商人逼迫,馬政府一意向中國投懷送抱,甚至發動商人為其啦啦隊。

中國是擺明無論用武力或非武力手段,都要併吞台灣的敵國;馬政府把經濟前景寄望中國,是以意識形態治國,勢必為國家帶來極大災難。中國對付台灣,從來不存在所謂「政經分離」;即令經濟手段,也是它磁吸並最終宰制台灣的戰術之一。只是台灣有些人,或天真無知,或利慾薰心,或包藏禍心,才會附和中國所稱「CECA勿做政治解讀」的說法。

事實上,阻撓台灣與各國簽訂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罪魁禍首,就是中國,CECA正是它誘使台灣在國際經貿淪為其一部分的陽謀,則寄望經由CECA因應所謂邊緣化挑戰,除非台灣自甘臣服,不啻一廂情願。

尤有甚者,即令只從經濟角度看,自蔣經國時代的「三不政策」,演變到如今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台灣顯已得不償失。台灣當年造就經濟奇蹟,是取法乎上,與美日歐先進國家密切往來。

近年與中國熱絡交流,資金、人才、投資、消費盡去,且係集中於經濟後進的中國之籃,則有如水之向下,按經濟學的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原理,個別企業所有者容或因成本降低、規模擴大而獲利,整體技術與產業水準卻無以提升,總體經濟欲振乏力,上班族工作機會喪失,實質薪資江河日下,已經出現歷來最大跌幅。實質言之,與中國密切結合,即使只就經濟論經濟,亦大害台灣。

經濟現實如此,馬政府仍執意與中國簽訂CECA。更惡劣的,它先畫靶再射箭,完全無視程序正義,既不向公眾溝通說明,尋求經由社會辯論,建立共識,還打算援引大三通四項協議的惡例,把國會視同橡皮圖章,蒙混過關。台灣人民今天如讓CECA如此得逞,就只有坐等明天淪為專制集權中國的一部分,仰其鼻息過日子。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