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揭穿馬英九對二二八的兩面手法

最近因為二二八事件與台灣民主紀念館相關議題,再度暴露馬英九總統表面支持、暗地打壓的兩面手法,常常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說辭冠冕堂皇、口沫橫飛,實際卻污穢不堪、無情壓制。在屢屢表裡不一、言行矛盾的情境下,馬政府上任雖未及一年,但已無法獲得人民的信任,因此施政滿意度一直陷在谷底,難以回升。一個施政滿意度如此低迷,大失民心的執政團隊,實已不具有統治的正當性,卻執意要與中國進行談判協商,簽署各式各樣出賣台灣利益的協議,讓台灣人民每思及此,不免毛骨悚然,寢食難安。

檢討馬政府的施政,可將其政策目的、思維與手法分為可測性與不可測性,兩者交互運用,移花接木,暗渡陳倉,企圖掩人耳目,玩弄二千三百萬人民於股掌之間。馬政府至今種種政策作為,看似錯綜複雜,但一言以蔽之,其可測性就是「終極統一」乃是其執政之總路線,不可測性就是運用各種迂迴、間接之言談與手段,矇騙人民,試圖達成「終極統一」的目的。換言之,馬英九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針對任何涉及台灣主權與認同之相關議題,均會表現出一副感同身受的同情態度,甚至不惜為國民黨政府過去的歷史錯誤表達道歉,實際上卻採取強硬手段,不達終極統一目的,誓不罷休,亦絕不退讓。這就是馬氏執政以來的政策模式。

以二二八議題為例,馬英九過去一再扮演二二八事件同情者角色,積極參與相關活動,亦多次代表國民黨道歉,因為此種形象的形塑,有助於化解外界對其統派色彩的疑慮,爭取本土民眾的選票,其效果正如馬英九過去對中國六四民運的聲援,意在為自己抹上一種不認同中共迫害人權的正義形象。但這些動作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達到形象加分,打贏選戰。然則,這些事件的本質與其終極統一的目標背離,因此一旦贏得選戰,便如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所稱,馬英九是在消費二二八,對之「用過即丟」。

馬英九對二二八「用過即丟」,造成一種錯亂荒謬的景觀。此即馬英九一方面對二二八表達「椎心之痛」,指示政府應支持「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繼續運作,甚至還小批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亦有責任,但另一方面卻坐視他所能掌控的國民黨立委刪除二二八基金會預算,現在解凍的是去年的預算,而上任之初即由教育部行文二二八基金會,限期撤除台灣民主紀念館的二二八特展。而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整修工程更長期停擺,荒廢棄置,猶如廢墟。而且,既然馬英九也認同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當然有責」,為何堅持將彰顯台灣民主進步的台灣民主紀念館,再度恢復紀念獨裁者,具有威權色彩的「中正紀念堂」?加上其子弟兵更意圖提案取消二二八紀念日的放假,卻不敢動那些獨裁者紀念日一根毫毛,顯然馬英九在二二八議題上的兩面手法已昭然若揭。

馬英九的兩面手法,若是用在歷史問題上,或許導致國人價值觀的錯亂,尚不致危及國家生存的根基,但近來觸及CECA議題,倘使其兩面手法得逞,則民眾福祉與台灣主權恐將陷入溫水煮青蛙的陷阱,淪喪於不知不覺,毫無防範之中。尤其令人憂心者,CECA表面上似乎未有具體內容、名稱,但從馬政府與中國方面竟然口徑一致,只強調其經濟性質,要外界不必有政治之聯想,並口口聲聲著眼於台灣企業的利益,加上高孔廉竟氣急敗壞,口出惡言,顯見雙方的接觸談判,已達到某種程度。但國人受馬英九兩面手法的迷惑,仍未能洞悉真相。

總之,馬總統擅長運用兩面手法,在安撫人心的手段與感人的口號背後,遂行其終極統一的目的。國人若不能撥開層層的迷霧,將看不到真相,恐怕會在此一精巧設計的騙局中,喪失了所有的一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