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七大問題問總統

◎ 張國城

平心而論,在未看見馬政府欲與中方簽訂的CECA其詳細內容之前,談反對似乎還嫌太早。但是若要以「東協加三」之後各國貿易關係的改變,作為台灣必須和中方(其實不管是哪一國都適用)簽訂CECA的理由,政府應當和人民說明:

一、究竟哪些產地在東協國家或東協加三的商品,在二○一○年之後在東協或「東協加三」國家間流通可以享受零關稅?因為此一邏輯如果成立,意謂著不僅是東協,而且是「加三」的中日韓三國之間都形成自由貿易區。可是筆者完全無法從日韓媒體上發現日韓或韓中即將形成自由貿易區的說法。筆者只讀到韓國政府發布去年對日貿易逆差又創高點達到三二二億美元,在此情況下,韓方似乎無意立刻和日本推動自由貿易區,否則如汽車等產業韓國所受的衝擊將非同小可。因此所謂的「東協加三」真的就能形成成員間的自由貿易區嗎?

二、東協已經承諾給予哪些中國產品零關稅?又有哪些東協國家生產的商品可以在中國享有零關稅的待遇?因為在東協的網站並沒有相關的報導或是條目。如果有,和台灣產品的競爭關係和競爭狀況又是如何?

三、即使台灣和中方簽訂CECA,是否所有台灣商品進入中國都能享受零關稅待遇?或是和東協所謂的「零關稅」產品享受相同的待遇?

四、如果東協商品進入中國能夠享受零關稅的待遇(例如石化產品),台灣是否直接和中方討論減少台灣產品進入中國的關稅?也就是說,和中國協商給予台灣商品公平的貿易待遇,是否比簽訂一份包裹性的CECA要來得更為方便、同時也更為快速?並且避免其他無關產業遭受可能隨之而來的衝擊。

五、根據中方媒體的報導,所謂的CECA是「…未來兩岸除了可以確定在一定時程(五或十年)內,逐步取消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那麼是否意味著馬總統信誓旦旦的中國農產品也將直接進入台灣?

六、台灣若想直接加入「東協加三」的自由貿易區(如果有的話),是否直接加入東協成為會員更為直接?否則台灣有何依據享受東協和其夥伴的優惠措施?

七、現在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台灣沒有和中國簽訂CECA,那麼某些產品(如石化產品)進入中國就得課徵關稅,所以無法和東協國家享受零關稅的石化產品競爭。此說如果為真,任何「東協加三」以外的經濟體(例如美國或德國)的商品進入中國也一樣面臨待遇不如東協國家的問題。這可是明顯的貿易歧視,現有的世貿組織遊戲規則允許嗎?中國真的就能如此做而不用擔心和其他國家掀起貿易戰爭,甚至遭到貿易報復嗎?

(作者為會計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