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紀錄片啟示錄

■林樹山

今年國片市場的「紀錄片現象」值得留意,過去不受重視有如票房毒藥的紀錄片鹹魚大翻身,自《跳舞時代》《生命》《無米樂》《翻滾吧!男孩》等紀錄片,除了得獎紀錄,也相繼繳出不惡的票房紀錄,恰巧也與國際間紀錄片大賣座相互輝映。而除了李前總統推薦《跳舞時代》,陳總統推薦《生命》《無米樂》,與行政院長謝長廷推薦《翻滾吧!男孩》外,這些影片在播放後還引發影片主題的延伸討論,各界也開始期盼這些紀錄片有無可能為低迷不振的國片市場注入一絲新氣象,吸引觀眾回來電影院支持國片。

分析這些紀錄片的賣座原因的共同點,個人認為,就是在於深深根植於台灣這塊土地,以及台灣人共同生命經驗中,所散發出的台灣生命力。《跳舞時代》從搜集台語唱片過程,發掘一段二十世紀初日本殖民時期台語流行歌曲第一波的黃金時代的歷史;《生命》如九二一地震的口述歷史,從生命的痛苦轉而激發生命重新出發的動力;《無米樂》表現出農民的辛苦、卻映照其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翻滾吧!男孩》生動表現出師生為了奪取金牌的夢想而苦練體操的奮力向上;《南方澳海洋紀事》訴說的是人與海洋的故事,呈現漁民的海洋性格,台灣、大陸、菲律賓漁工們的討海人心聲;而《台灣黑電影》則是回顧七○年代末期戒嚴時代,標榜暴力犯罪「社會寫實片」的電影發展史,從另一面向來看當時國片的社會寫實片風潮。

回顧國片的發展軌跡,從七○年代末的「台灣黑電影」時代,到八○年代初由楊德昌和侯孝賢等新銳導演的「台灣新電影時代」的衝擊,當時《光陰的故事》《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兒子的大玩偶》等強調小人物寫實刻劃的各種類型題材,勇奪國際大獎也賣座成功。繼而有機會引入國際合作,在九○年代國片高峰期,締造出像《推手》《囍宴》《飲食男女》《無言的山丘》等數十部兼顧市場與藝術性的優秀作品,證明國片不只可以在台灣受歡迎,也相當具國際競爭力。

曾幾何時,我國片市場落到九十二年票房是六百萬不到、九十三年約三千萬的慘況。未來可以掌握「台灣紀錄片現象」的契機,讓觀眾重拾信心,電影業界也可以將紀錄片成功的要素化作未來更多國片成功的經驗,拍出觀眾想看的電影,加強電影人材培育、成立電影創投基金,以創造電影事業良善的發展環境,畢竟電影為創意內容產業的龍頭工業,需要整合資源積極扶植,形成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面對跨國電影工業大卡司大製作的好萊塢美式電影文化衝擊,許多國家如法國與韓國,反而拒絕這種全球化同質性高的電影文化,開始以自身獨特的文化經驗去深化其電影內涵,例如像韓片雋永小品、描寫祖孫感情的《有你真好》,反而感動全球無數影迷。台灣紀錄片的風潮,是對無數貼近台灣角落拍攝紀錄片工作者的鼓勵,而這些以鏡頭所刻劃出台灣小人物樂觀質樸的真性情,是否也是國片發展的最佳啟示呢?(作者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