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先想可以做什麼

◎ 倪國榮

一向對李筱峰對台灣近代史的博學,素有印象。但做為歷史學者李先生昨天的文章,是有太多負面情緒,這樣的文章再多寫是沒有幫助的;一篇專欄文章應有觀有識,而不是讀了讓讀者成了心理醫生似地聆聽。建議李先生想想對很多不認識扁或馬的群眾,大家的未來要怎麼走出黨爭的歷史悲劇?在野黨還能為大眾爭取什麼人權與福祉?比如如何去掉不合理的羈押要件?面對經濟大衰退窮人倍增這個社會要怎麼運轉?知識人要怎麼著力?各種議題多得很,從扁案到政爭泥沼都不該是關起我們未來動力的圈繩,我們千千萬萬人必須走出來走向前,背著歷史的教訓。

(作者為詩人,新竹市民)

再啟民智與魄力

◎ 馮青

拜讀了李筱峰教授的大作「吳淑珍說出了我的心情」之後,我可能要思索的問題是,制度面的確立機制和道德裁判究竟何者為重?為何在今天的台灣如此失衡。

就許多人的瞭解,政黨早已不再是一群所謂理想性結合的代名詞。我有些平常就討厭阿扁的朋友,也會在競選時挺阿扁幫阿扁賣力,但民主就是不會也不能寄希望於唯一,當然也就不致於別人用政治清算之際,哀莫大於心死的用道德凌遲自己。

話說回來,綠營的人對自我道德訴求不是壞事,但是手段及策略應該區分清楚,沒有不分裂的政黨,怕的是看不清事實。民進黨要檢討的不是陳水扁為何有那麼多政治獻金,或恨不能引刀為快抑或為什麼不好好切割掉的問題,反而是黨內的一中傾向投機份子比比皆是,又經常無任何作為,某些派系令人民倒足胃口,跑掉了選票,就推給陳水扁,和文化大革命推給四人幫一樣的藐視人民的智商?

支持台灣前途的人不應該會如此脆弱的人云亦云談背叛的問題,畢竟人民也必須要有相當的智慧去對應不同世代的政治解讀,不然南非曼德拉的人權運動豈非早已腰斬?

綠營的人在被統治的教育之下,要跳脫既定價值的常規,看來還有艱鉅的路要走。為政者乃為人民所用,不適者當然去之可也,何必自怨自艾所託非人!更無理由說什麼分裂!人民又不是棄婦,台灣今天仰賴的不是公民與道德,是重新開啟的民智與魄力。

(作者為作家,著有《藍裙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