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打壓壞消息不會讓經濟情勢好轉

開春以來,經濟壞消息,而且是足以顯示台灣經濟已經急速惡化的資訊,接踵而至。執政將近九個月的馬政府在無力扭轉經濟困境之後,最近似乎找到新方法。有如《經濟學人》週刊近日所報導,台灣政府面對不斷傳來的經濟壞消息,開始動用新聞監查(censor)手段加以打壓,包括把矛頭指向預言經濟負成長十一%的里昂證券,官員甚至建議里昂證券控告報導的媒體。另外,按台灣媒體報導,由於認定負面消息不利房地產行情,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范良銹宣稱,今後委託學者的房市研究,將採取更「嚴謹的」審議機制,不能「任意對外發布,以免影響民心」。

「如果不喜歡壞消息,就強予打壓」,凸顯了馬政府不敢面對現實的阿Q與愚民心態。馬政府執政至今,依《經濟學人》的國際評比,台灣經濟是現今全球經濟衰退受創最深的國家。這家權威媒體兩個月前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負二.九%,在各國名列倒數第六,只贏過一度瀕臨破產的冰島、受惡性通貨膨脹所苦的辛巴威等五個國家。昨天,《經濟學人》再度報導,以其每週追蹤五十五個國家經濟情勢,就工業生產等重要指標評比,台灣確為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如此嚴重而惡劣的經濟情況,不是馬政府掩耳不聞、視而不見,甚至強加打壓,即可能自動好轉。同樣地,台灣公眾並非處在資訊封鎖的鐵幕,不以事實為基礎的信心喊話,斷然不可能接受,執政者不能寄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時代重返。

然而,吾人回顧馬政府的表現,正是如此不願面對現實,不切實際。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其實早從前年第四季已經從美國開始,馬團隊卻提出「六三三」政見,亦即經濟成長率六%、失業率三%與平均所得三萬美元。這種脫離現實的政見,如非出自嚴重誤判情勢,即蓄意欺騙選票。諷刺的是,如今最先成為事實的,反而是失業率上升為六%。馬團隊不但誤判大局於先,上任前後對於正在逆轉的經濟情勢毫無警覺,猶以「馬上好」、「股市上看兩萬點」等夸夸其談,害慘了眾多相信其言的台灣人。

及至去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已進入衰退,馬政府先是唬弄人民,對一路下挫金融市場屢屢喊出「外資看好」,並宣稱整體經濟「第四季好轉」。如今看來,這顯然是嚴重背離事實的欺人之談,因為去年外資賣超金額達新台幣四千七百多億元,是一九九一年我國開放外資買賣股票以來最大減碼。同時,整體經濟繼續探底,其衰退之勢不知將伊於胡底,國內外民間機構普遍預測今年經濟負成長,但政府預算仍按經濟成長五.○八%預估,官方經濟成長率猶高掛二%以上。

除了把人民當成愚夫愚婦進行空包彈的「信心喊話」,以「終極統一」意識形態治國的馬政府,上任以來還把台灣經濟前景完全鎖定中國,認定中國可以當台灣經濟的發動機,從引進中國觀光客到雙邊大三通,無所不用其極,自以為得計。只是,受全球經濟危機衝擊的中國,不但辜負馬政府的一廂情願,還帶衰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台灣且在加深對中國經濟依賴之際,進一步墮入其彀中。

其間,馬政府也曾祭出諸多措施,試圖扭轉大局,惟至今成效不彰。大致說來,馬政府的應變之計,只重數字與表面工作,如針對失業所採取措施,大都屬於短期濟急性質,只為減緩失業數字進一步攀升,無以實質增進民眾就業能力與機會。其次,只求短期速效,不計長遠後果,其幾近胡亂花錢、欠缺效能、沒有細目、不受監督的大量舉債方式,正為子孫埋下長遠禍根。另外,消費券成效未明,馬政府卻引短期現象自吹自擂,意圖為其再度發券,甚至廣發其他免費券以麻痺公眾,遂行籠絡選民之目的,也是馬政府「有步想到沒步」的一招。

現在,黔驢技窮,打壓壞消息成為最新奧步。但是,經濟情勢不會因掩耳閉目而否極泰來,實可斷言,馬政府不能如此自欺欺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